-
是指当代国际社会所面临的一系列超越国家和地区界限,关系到整个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严峻问题。4当今,国际社会关注的南北问题、战争与和平、生态失衡、粮食危机、资源短缺、人口问题、难民、毒品、艾滋病、国际人权与民族主义、国际恐怖主义等等都属于全球问题。这些问题无论从规模、波及...
2009.04.14 16:58:00
-
本是无可厚非。但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导致有的学科营养过甚,有的学科经费捉襟见肘,导致弱势学科发展乏力,学科萎缩甚至消失,造成学术生态失衡,影响大学的和谐发展。所以,大学对学科布局的调整,必须坚持优化布局、加强协调的重要原则。
第五,大学和谐是大学规模与质量、结构...
2009.11.20 10:30:00
-
我中有你的交融局面日趋形成。这样的发展趋势和交融局面,给各国执政党提出了许多亟待解决的共同问题,如金融危机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生态失衡问题、资源短缺问题、粮食匮乏问题、恐怖主义问题、公共卫生问题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各国执政党作出符合人类利益的科学回答。解决...
2010.03.15 10:38:00
-
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水旱等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史念海先生曾对黄土高原生态变化的情况进行考察,认为森林的破坏、生态失衡与农业生产有很大关系。战国以前这种破坏还不太明显,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黄土高原上的平原地带已经没有了森林,这种破坏在隋唐时期延伸...
2010.04.23 16:26:00
-
生态环境带来的恶果:“过去种地施化肥,只图多打粮,多挣几个钱。可是化肥用多了也会污染环境,使得土壤板结,生长无力。使用农药多了,生态失衡。还有塑料袋、农用薄膜满天乱飞,既影响农村的形象,又影响农民的收益。这都是不爱护环境、不尊重科学惹的祸。”这样通俗生动的表述在该...
2010.05.11 08:53:00
-
中国传统文化会削弱,从而提倡振兴国学,弘扬国学。三是国学可以抑制和解决世界范围内的一些“通病”,比如人际关系、国家关系的紧张以及生态失衡等。四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还是维护中华民族的基本品格和民族精神之所需。中华民族(包括世界华人)就是靠中华文化来维系的,如果我们“全盘...
2011.01.18 08:23:00
-
物科普教育主题活动”。实验室陈云芳博士详细地给同学们讲解了“生物入侵”对本地原有物种形成的巨大影响、对环境造成的不可逆破坏、导致生态失衡等危害,让学生们了解了我国规定不允许入境的432个种类的外来生物,并带领学生参观了昆虫标本馆和实验区,让大家近距离感受外来有害生物入...
2011.07.21 10:25:00
-
重视经济建设与民生幸福事业的综合协调发展,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的保护和治理,资源浪费、水质恶化、生态失衡的状况逐步得到了扼制,山青、水秀、景美的江南水乡特色逐渐得到恢复。但是,仍有少数企业、居民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和生活便利,无节制使用...
2013.03.18 16:09:00
-
格的军事化管理,学生的优异成绩主要归功于“题海战术”、“高强度模式化训练”和“死记硬背”。 不过,也有人认为,县中没落也是教育生态失衡的表现之一。“超级中学”大多位于省会城市和地级市,城乡的经济和教育差距使其在优秀师资和生源的“掐尖”大战中无往而不胜,没了好老师...
2013.06.28 09:24:00
-
为增长而增长的增长主义倾向。各地不遗余力、不择手段血拼GDP,最终导致一系列问题的产生与加剧,例如,环境污染、农村与城市的失衡、生态失衡、经济发展与社会事业的失衡,以及诸多社会问题。
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如何设定发展的衡量指标
发展观的衡量标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同...
2013.07.12 08: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