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全球性的人口急剧膨胀,自然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使人与自然的关系越来越不和谐,大规模的、无序的人类活动已打破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和生态结构,正深刻地影响和改变地球生态系统的演化路径和方向,地球生命支持系统正在发生着有史以来最剧烈的生态退化和“景观破碎”,...
2009.03.10 14:49:00
-
本质对立”,但这种差别和对立的矛盾不是要通过“克服”对方来获得发展,而是要通过自组织的调和与互补作用达到和谐“共赢”。与之不同,生态平衡与自然灾变、动物界的弱肉强食、同化与异化、吸引与排斥、和平与战争、团结与分裂、革新与守旧、廉洁与腐败、科学与愚昧、文明与野蛮、...
2009.05.04 11:04:00
-
语言经济,国外语言政策,方言和地方普通话的功能和作用等,来自澳大利亚、荷兰等国以及中国内地和香港的专家展开为期两天的学术探讨。中央民族大学张海洋和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战略研究中心徐世梁的报告《羌族语言灾后保护重建对维护中国语言生态平衡的意义》等,受到与会者特别关注。...
2009.05.14 10:14:00
-
来的认识和作法都是错误的、有害的。“又好又快”的本质含义,是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讲求效益、合理开发利用资源、重视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平衡的前提下能快则快。事实告诉我们,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经济增长速度太低,发展太慢,不利于改善民生、扩大就业和缓解各方面的矛盾和压力...
2009.05.25 15:18:00
-
面上,都将道德教化作为环境保护最为重要的手段和途径,统治者宣扬的生态道德标准以及各民族自身形成的民族生态道德规范,为传统社会维护生态平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现代环境问题虽然与传统农业社会在形式、程度上有巨大差异,但加强环境危机教育,提高人们的环境道德素养,...
2009.06.22 10:37:00
-
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荀子·王制》)这些主张都充分体现了遵循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
维护生态平衡,使自然资源得以永续利用的思想。中国自古就有较发达的农业文明,而土地又是农业的根本,因此中国古代许多农学家非常重视土地的养护,提...
2009.06.22 10:37:00
-
题转向关注生态文明和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新政治文化实现了治理内容的重大改革,从以往优先考虑财经问题转向优先考虑社会问题。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社会公正、妇女地位、少数族群的权益等社会问题成为治理的首要内容。
4.建构了公民社会与政府的良性互动。治理必须基于多数人的共...
2009.07.21 10:32:00
-
度。针对生物质发电亏损的现状,要有长远的目光和规划,通过财政补贴等措施,支持发电企业加大生物质的利用规模和利用率,促进循环经济和生态平衡。
四、现代服务业要与临港产业、港城建设同步推进
第一,要重点加大港口物流基地的建设。要高起点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形...
2009.08.11 10:32:00
-
核心是资源、劳动力、技术、资金、市场等要素的有效利用。在沿海开发过程中,产业的过度或不当发展都会对港口建设、陆域用地、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以化工和新能源项目中的风电开发为例,化工企业、风电场、风机生产自南向北渐次排开,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着布局分散...
2009.08.24 11:13:00
-
求的战略和政策上有了重大变化。他们越来越多地使用生态恢复的技术手段,从源头上解决水质污染问题,他们越来越大地扩张流域治理范围,从生态平衡上增加可利用水资源的数量。
德国人在考虑城市与水的问题时,常常涉及到的是区域、若干城市群甚至是多个国家,而非一座城市周边的河...
2009.10.19 15: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