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在文明建设上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建设生态文明的提出,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体系。自然界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人类进入工业化时代后,既有许多陶醉于对自然界胜利的喜悦,又有很多自然界对人类无情报复的痛苦。...
2009.04.27 09:24:00
-
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一、党对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高度重视
自然界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建设自然就是造福人类。20世纪以来,人与自然的关系显得更加紧张。发达国...
2009.06.19 11:10:00
-
的环境保护法律,环境保护内容一般涵盖于国家基本法之中,如最早的“禹之禁”关于夏季休渔、春季禁伐的规定;《秦律》之“田律”中有关对生物的保护以及对禁苑的规定、《唐律疏议》和《唐六典》对水资源的保护规定等。各代君主也曾发布大量诏令,涉及保护鸟兽鱼虫、禁(限)猎、禁屠...
2009.06.22 10:37:00
-
的人,然后参与农业实践以求验证。贾思勰既总结古人经验,又吸取今人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摸索出按自然规律从事农业生产的基本原则,认识到生物的遗传性和变异性,把精耕细作的农业集约化思想提高到一个新阶段。元代农学家王祯的《王祯农书》是对黄河流域旱田耕作和江南水田耕作两方面...
2009.07.08 11:11:00
-
系。在研究经济发展时,历史究竟能提供怎样一个分析维度?
答:当考察经济发展的原因时,有人会强调地理的重要性,比如气候、交通、生物的多样性等等因素;也有人认为制度很重要,认为交换的扩大要求人们不能欺骗他人,好的制度则能够避免或减少欺骗的机会。由于地理因素一般很难...
2009.08.24 14:33:00
-
欧解体而来的是世界性的思潮“向右转”,仿佛此后真是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终结历史”的社会制度而傲视全球!那么,伴随作为资本主义本质衍生物的金融危机的展开和灾难性后果的暴露,我们又看到了一种国际性的思潮“向左转”的景观。一些过去很右的人,说出了带有明显左的甚至很左的观...
2009.12.03 11:28:00
-
现代医学的成功背后,也蕴蓄着巨大的隐患和挑战,那就是抗生素的普遍应用,一方面惠及人类的生命健康,另一方面也加快了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的产生和变异,而有些致病微生物的宿主就是人类自身或其他生物,宿主的存在决定了各种致病因素的客观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人们一味强调从根...
2010.02.05 13:48:00
-
天体。可以说唯一的地球,同一个家庭,是其生动的写照。在这个星球上除了人类,还生活着其它上百万的各类生物。地球不仅是人类的也是其它生物的生命摇篮。同时地球不仅容纳了千百万种生命有机体,而且它本身也是一个巨大的生命有机体。岩石、空气、海洋和所有的生命构成一个不可分离...
2010.03.08 11:31:00
-
物”,而社会的“物”离不开人,社会历史就是人的活动,但这一特点并不能改变社会的“物”的客观性。列宁说:“所谓客观的,并不是指有意识的生物的社会(即人的社会)能够不依赖于有意识的生物的存在而存在和发展……而是指社会存在不依赖于人们的社会意识。”(《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
2010.03.15 10:38:00
-
这引起了校领导的关注与思考,于是学校便大张旗鼓地搞起环境教育来。一是将环境教育渗透在学科教学中。语文课只要涉及到自然景物、自然界生物的美文,语文老师便因势利导地让学生形成“良好自然能陶冶人身心”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物理课讲到电学内容时,物理老师便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掌...
2010.04.22 13: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