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起来。山里面也有你的生命,水里面也有你的生命。
《庄子·齐物论》里面有一段讲“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飘风振海而不能惊。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无变于己,而况利害之端乎?”庄子说至人就是说一个人修养到家了,...
2009.07.23 15:50:00
-
早期的扬州,站在蜀冈上可观看长江水位壅高时波澜壮阔的“广陵潮”。西汉著名文学家枚乘在散文《七发》中描述了广陵潮的声势浩大,“声似疾雷,闻于百里”。
《扬州城池变迁》一书指出,由于长江北岸滨临蜀冈,所以秦汉时期以前,人类的主要活动都在蜀冈上。秦汉时期以前的文化...
2015.05.06 08:57:00
-
早期的扬州,站在蜀冈上可观看长江水位壅高时波澜壮阔的“广陵潮”。西汉著名文学家枚乘在散文《七发》中描述了广陵潮的声势浩大,“声似疾雷,闻于百里”。
《扬州城池变迁》一书指出,由于长江北岸滨临蜀冈,所以秦汉时期以前,人类的主要活动都在蜀冈上。秦汉时期以前的文化...
2015.05.06 10:44:00
-
中的传播速度又快于积雨云在空气中的移动速度。因此,对于远离积雨云的人来说,总是先见光电后听雷,最后是积雨云母体带来的大雨。
疾雷易晴,闷雷难晴
疾雷是声音很响、很脆的雷,一般产于一块孤零零的积雨云中,常属热雷雨,夏天常见短暂的雷阵雨就是这种疾雷。
闷雷...
2015.05.29 09:42:00
-
元年(825年)所建,故又称卫公塔,后遭火毁;宋代重铸为铁塔;明万历十年(1582年)被狂风刮倒后得修;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塔因大风疾雷,倾倒四层,后又迭遭毁坏;1960年进行了重修并对塔基进行发掘,出土了大量文物。现在的铁塔第一、二层为宋代原构,第三、四层为明代补铸。...
2016.02.25 09:11:00
-
元年(825年)所建,故又称卫公塔,后遭火毁;宋代重铸为铁塔;明万历十年(1582年)被狂风刮倒后得修;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塔因大风疾雷,倾倒四层,后又迭遭毁坏;1960年进行了重修并对塔基进行发掘,出土了大量文物。现在的铁塔第一、二层为宋代原构,第三、四层为明代补铸。...
2016.02.25 09:31:00
-
日落时分、傍晚时分;“云”,云烟雾霭;“愁云”,本指忧愁,这里指暮云的阴沉、阴暗。“霹雳”是风暴雷雨前的征兆。秋收起义犹如一声疾雷迅猛爆发,使敌人猝不及防。这不仅是秘密暴动的一般韬略和特点,同时也可见毛泽东万分激动、热烈歌颂的情怀。
这首词采用写实的手法,...
2016.12.13 14:00:00
-
日落时分、傍晚时分;“云”,云烟雾霭;“愁云”,本指忧愁,这里指暮云的阴沉、阴暗。“霹雳”是风暴雷雨前的征兆。秋收起义犹如一声疾雷迅猛爆发,使敌人猝不及防。这不仅是秘密暴动的一般韬略和特点,同时也可见毛泽东万分激动、热烈歌颂的情怀。
这首词采用写实的手法,...
2016.12.13 14:00:00
-
古”。他修《新唐书》,把前人《旧唐书》里许多浅近的语句都改得古奥艰深了。比如唐代名将李靖的传记,《旧唐书》里引用了李靖一句话,“疾雷不及掩耳”。这句话,晋朝人写的《三国志》,唐人修的《梁书》《隋书》《北史》里都有,已经是成语了。可宋祁还认为它语言太新,不够古雅...
2020.12.08 10:16:00
-
州湾相似,都呈喇叭形,自扬州向东,江面逐渐开阔,海潮从江口上溯至扬州和镇江,奔腾澎湃,形成潮涌。
汉代枚乘在《七发》中写广陵潮“疾雷闻百里;江水逆流,海水上潮;山出云内,日夜不止……”中唐诗人李绅在《入扬州郭》诗序文中也说:“潮水旧通扬州郭内”,可见当时海船可以...
2022.04.08 1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