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8条,用时0.011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上千万,乃至过亿,他们哪一个不是边贪边爬,量变到质变?网络再神奇也不会“看相识官”。如果“病在肌肤”即治,又何来“益深”?直至“病入骨髓,无奈何也”?据统计,2009年7月至去年11月,全国仅工程建设领域违纪违法问题就受理了4.23万件,其中,厅局级干部89人、县处级干部1465人...
    2012.12.25 11:19:00
  2. 有一个扁鹊见齐桓公的故事。齐桓公病在腠理(肌肤),扁鹊提醒道:“不治将恐深。”桓公不理。此后扁鹊数次警示,桓公更加不悦,结果桓公病入骨髓而死。司马迁指出“骄恣不论于理”的病人是不可救药的。乱用公款,不仅形成了浪费,更培养了个别官员的骄恣心态,这种病哪怕起源于一张小...
    2013.11.13 09:30:00
  3. 甚至不愿“洗澡”,“思想之污”、“行为之垢”又渐堆积,“腠理之疾”、“肌肤之病”复而发作,若不坚持勤洗常洗,恐有“病向肠胃”、“病入骨髓”的危险。   问题对策:   常洗“五官”。勤“擦眼”,让视野变得清晰、开阔,察群众疾苦、看脚下泥土、望前方之路。勤“洗耳”,听...
    2014.12.23 09:56:00
  4. 净。(5月14日 《人民日报》)   很多人都知道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扁鹊为蔡桓公治病,蔡桓公却不信任扁鹊,数次拒绝了他的医治,等到病入骨髓之时,才忙派人去找扁鹊,但是已经晚了,最后就这样死了。“讳疾忌医”的典故告诉我们,不能因为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病情”,病在“表皮...
    2015.05.15 08:54:00
  5. 化传统色彩的历史习惯,而是明显与科学格格不入,或显然是对人性的悖逆,或是对常识的完全背反,它们只能产生不良影响和恶劣后果时,这些病入骨髓的迷信元素,我们就应从春节文化中坚决予以剔除。   让迷信从春节传统习俗中走开,首先要有系统化、长效性的科学知识与思想的教育,特别...
    2016.01.25 13:50:00
  6. 滥用之举都由不敢到不能、不想,但对于个别依旧我行我素者,确实也当多些“除根”之举,让稍有松懈的校正思想、让仍可挽救者改于日常、让病入骨髓者及时受惩。   官员的“雷语”不是玩笑话,更不是只图一时口快的“耿直”,心有所畏才能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必须严肃看待、及时纠正,...
    2017.01.11 11:07:00
  7. 没说,转身就走。桓公觉得蹊跷,派人追问。扁鹊痛心地说:“病在皮肤,可用药水热敷;病到血脉,可用针灸治疗;病入肠胃,可用汤药;现在病入骨髓,已经没有什么办法了。”过了五天,桓公浑身疼痛,赶忙派人去请扁鹊,扁鹊早已连夜逃往秦国了。很快,桓公就死掉了。故事结尾,韩非总结...
    2017.05.17 09:13:00
  8. 家吃饭,骆老师给我们烧红烧鲳鱼,口味好得很,我连烧汁都倒进了米饭里准备拌饭,惊得骆老师连忙阻拦,‘咸!’”   书读得太多,文人病入骨髓的情结总要占些上风。骆冬青给自己的办公室起名为“益疑斋”,益疑斋的灯总是南师大随园校区南大楼亮到最晚的那一盏。   友人或是学生踏...
    2017.12.04 09: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