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网上讨论就看得出来,动不动就是谩骂,就是道德训斥,就是黑白分明,就是非此即彼。我不反对在中国某些问题比较严重的时候,有人出来登高一呼,引起大家的重视,这是非常值得提倡的。我也不反对从道德高度,斥责各种缺德的行为,但我们一定要防止激进思想和道德冲动重新成为我们社...
2009.07.09 15:19:00
-
发展中国家的8倍,是“人类行为导致地球变暖”(假设该命题成立)的祸首。如今,发达国家在实现富裕之后,在经济与产业实现低碳化之后,登高一呼,承担起“拯救地球”的责任,要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进程中釜底抽薪。《京都议定书》曾经是发达国家所积极推动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是...
2010.04.01 14:32:00
-
事,在我们看来感天动地,而他,日日做,时时做,仿佛本该如此,不足为道。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这个从没想刻意影响谁,从不曾登高一呼的人,让无数人默默跟随——与他一起工作的医生们,有很多人自觉地像他一样对待患者;在他的科室,不收红包,被认为是医生必须遵守的基本...
2013.07.19 13:04:00
-
神的时代。
非常巧,倒推36年,是1978年,也是马年。这一年可以说是多人“忧国鬓成丝,龙马精神海鹤姿”的一年,国人发扬龙马精神,登高一呼,万霾消退,改革开放,海鹤扶摇———这一年成了改革开放的发轫之年,云程之旅,从此开始。龙马负图,出现在中国山川,那图便是改革开放3...
2014.01.15 14:04:00
-
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文坛,胡适无疑是一位登高一呼、应者云从的风云人物。一句“我的朋友胡适之”,曾经是许多人的口头禅,无论相识与否,文人雅士、社会贤达多引以为荣。他的名望之高、人缘之好、影响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据说,珍珠港事变前,芝加哥大学教授史密斯当选...
2014.03.12 10:29:00
-
货,但要整体搬起来,非齐心协力不可能。整个事件群众的觉悟也是相当高的,只是出于各种畏惧不敢出头。而城管毕竟是穿制服的,在关键时刻登高一呼,出于信任,本就都有救人心的群众自然积极响应。
再过来看整个事件,如果搬动车辆过程中操作不慎发生碾压或者将伤者搬离现场造成伤害...
2014.07.17 13:59:00
-
道在于废除八股取士而大讲西学(严复:《救亡决论》)。同年5月,康有为等发起《公车上书》,也痛哭流涕地发出了改革科举的声音。但即使登高一呼,应者云集,从民间举子的号召到政府的改革实践,也是需要一定时间的。时至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依旧坚持科举革废的观点,并且将甲午战败的...
2014.11.05 15:18:00
-
丝团”。一位名师,要从风格走向流派,从个体走向群体,从地域走向全国,一定的“粉丝”量是必不可少的。孙双金提出“12岁以前的语文”,登高一呼,应者云集,也可见他在小语界的影响力之大。
——省教育学会会长 杨九俊
孙双金是一个思想者,他的思维常常很独特。他的教学思想以及对教...
2015.10.20 13:48:00
-
中的问题,诸如“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以及种种“不作为”“懒作为”现象,背后都是主体责任没有到位。回想改革开放之初,登高一呼、八方响应的盛况,不正是思作为、勇担当的改革精气神迸发?今日中国,改革事业依然是最能鼓舞人心、凝神聚气的旗帜,这需要方方面面的改...
2016.01.13 07:52:00
-
掌握话语权,但我们是否还拥有强有力的“思想武器”?除了发展经济、保持增长外,我们共产党人还有没有其他理想?还能不能像革命年代一样登高一呼、云集者众?
第一个问题:关于话语权
先讲个例子。去年,由地方省部级领导干部和军队正军级领导干部组成的国防大学国防研究班,...
2016.06.12 11: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