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130条,用时0.051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学映像》(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近期发表的论文有:《如何真实地呈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生史》(《学术月刊》2005年第10期),《拉康的哲学问题式》(《哲学研究》2005年第4期),《文献学语境中的广义历史唯物主义》(《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中国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
    2009.03.07 19:49:00
  2. 方式,才更能体现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所以这更应该成为哲学思考的问题。回顾这二十几年来,我从我们自己的生活实践中感悟到的哲学问题,大体集中于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态问题   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之于今日的中国实践,究竟有怎样的意义?我...
    2009.03.31 10:13:00
  3. 国哲学史研究更重视抽象的范畴及其演变,更注重逻辑方法的运用,而淡化、疏离了哲学史与具体的历史文化之间的联系。特别是一些来自历史文化的哲学问题,由于具有强烈的实践性格,缺乏抽象的范畴表达,难以套进哲学范畴史的范式,往往不易受到重视而得到研究。在这里,形上之“思”与形下之“史”...
    2009.05.04 11:04:00
  4. 栖居”?在一个日益陷入“单向度”的时代,人们又何以恢复并保持自己的本质的丰富性和全面性?这些问题无疑己经进入形而上学层面,成为真正的哲学问题。   以往,人们一般都认为,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行为会引导生产行为。然而,消费者的需要是有限的,但生产者对利...
    2009.06.30 16:20:00
  5. 者的任务是:(一)以解析方法将新唯物论中的根本观念剖辨清楚;(二)以唯物论对理法(即唯物辩证法)为方法讨论新唯物创造者所未及讨论的哲学问题;(三)以新唯物论为基本,而推阐所未明言之含义;(四)以不违乎对理唯物为原则以吸收它派哲学中之合理的东西;(五)根据唯物论对理法...
    2009.08.03 16:32:00
  6. 为民”的影子?   这种偏爱“主流”,无视“支流”的思维惯性,在一些地方和单位,早已习非成是。对他们来说,主流与支流的逻辑,并非形而上的哲学问题,而是掩盖错误,伪造政绩,封住悠悠众口,欺骗芸芸众生的借口与托词。正如供热事件中那位黄处长所说:“毕竟这个社会是要和谐的,如果老报冷冷冷...
    2010.01.15 14:46:00
  7. 放在人生生命奋斗的过程。此中反映的不是大而空的讴歌呼唤,而是对实实在在的人生情怀的肯定、高唱。此诗虽是个人抒怀,却触及到人生归宿的哲学问题。孟学长的人生抒怀与李泽厚的人生审美思考,实质上趋于一致,都指出人性情感可以作为人生皈依之处。当人的自我意识觉醒以后,会不约而同...
    2010.03.03 14:42:00
  8. 哲学侧重于解释理性。各种观点莫衷一是,究竟孰是孰非?马克思认为,这不只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现实和实践问题。一切离开现实和实践的哲学问题,必将成为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必将引发毫无现实意义的理论纷争。因此,马克思指出,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
    2010.04.02 14:50:00
  9. 是按照哲学去生活,但生活中确实有哲学。哲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与死、福与祸、理与欲、成与败、荣与辱、善与恶……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哲学问题,而哲学恰恰能使我们从这些对立中看到同一,从同一中看到对立,从肯定中看到否定,从有限中看到无限……哲学总是以反思的精神、批判的态...
    2010.06.03 11:00:00
  10. 家你一言我一语,商讨吸引听众的对策。有人提出请人来讲风水和卦象,理由是社会上很多人对此感兴趣。王惠周断然拒绝:“如果是讲《易经》中的哲学问题,我们可以考虑。但要讲风水算卦这些东西,我坚决反对。”作为燕赵讲坛专家组组长,他意味深长地说,“思想领域没有中间状态,先进思想不去占领...
    2013.07.29 16:42:0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