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象与民族形象,凝聚了坚韧顽强的民族力量,震撼了整个国际社会,感动了世界各国,为抗震救灾工作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汶川大地震的报道,可以说是新闻报道坚持以人为本的成功范例。
我们常说“百姓之事无小事”,其实,百姓之事也无太大的“大事”。不少媒体和记者...
2009.03.09 16:05:00
-
之后,兜了一个大圈,跟在教练机后面,又飞过天安门一次,给人感觉是共有26架飞机。而在场的外国记者也没能看出个中奥秘,他们在随即发出的报道中声称“一共有26架飞机参加了编队飞行”,并惊呼“中共一夜之间有了自己的空军”。 (作者为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学术研究部研究员、大校...
2009.04.07 14:39:00
-
国人生命的第四大杀手。除了医疗事故频发,上医院等待检查的时间也很长,通常需要提前一年预约。这在加拿大也是如此。据加拿大CTV电视台的报道称,一个简单的核磁共振检查,通常的等候时间是9个月。
而在美国的医疗体系中,其公平性体现在:一是向退休人群和贫困者提供公共保险...
2009.05.04 11:12:00
-
震,人们都没有准备。地震刚发生不久,一些谣言、谎言便开始出现,救灾过程中种种毫无根据的猜测和反思性报道也在出现。而这次突发性灾难的报道从一开始就是在用真相驱赶谣言的过程中进行的。在强大的媒体之网中,许多谣言根本没有蔓延和传播的空间。尤其是网络的作用,在这场媒体攻...
2009.05.11 10:34:00
-
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非常有用的学习补助读物。(6月4日新闻联播)
广大读者热议《六个“为什么”》这本理论著作,除了新闻联播的报道之外,连日来,国内一些主流媒体也进行了集中报道。如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站除了设专题进行集中报道,还从六月一日起开始对这本理论著...
2009.06.11 11:11:00
-
程度。而至于到底该问责谁,该问责怎样的责任,公众并不能准确把握。
公众的情绪化问责当然是存在的。他们通常置身于事外,通过媒体的报道去了解事情的真相与走向。由于媒体报道与事实之间的距离,以及公众内心对公平正义的迫切要求,让他们习惯于在判断时情绪先行。再加上社会转...
2009.06.19 14:40:00
-
想象,18世纪的西方把朱熹看成唯物主义者,因为他的思想里丝毫没有神、人格性精神实体的地位。另一方面,当时的传教士给欧洲关于中国社会的报道里,所描绘的是康熙雍正朝的中国,法国人一看,自惭形秽。中国当时管理着相当于全欧洲面积的大片土地,历史漫长、传统辉煌、民族与地域关...
2009.08.05 16:58:00
-
后已”的任重道远之责任心,以“仁”为己任,用适合于时代特质的形式,身体力行地实践给社会做出楷模。政府和舆论界也应该通过教育与媒体的报道有意识地倡导适合时代的、以“仁”为核心的伦理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在经济水平提高、实现社会经济政治体制现代化的过程中保持中国文化的核...
2009.08.05 17:06:00
-
世维会”的消息被海外华人迅速戳穿是伪造(挪用照片)。维族是无辜者、受害者、和平示威者的形象开始在西方世界浮现。第三天,倾向性极强的报道迅速出现。法国第一大报《费加罗》直接用“中国西部发生血腥镇压”作为标题。至此,一场恐怖主义色彩的袭击平民的事件在西方演变、歪曲成...
2009.08.10 11:12:00
-
不断扩散,并直接影响到有关国家的对外政策。
尽管“中国威胁论”有其市场,却并未成为国际涉华舆论的主流。近年来,国际上对于中国的报道和研究正不断深入、全面,客观看待中国和平崛起的声音在不断增多,中国“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和负责任的大国行为,也使周边国...
2009.08.11 11: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