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气”的书香校园。
校园环境清新怡人。着力打造该校的特色品牌“诗词与山水文化--- 之韵”。校园内建立诗词长廊、太白诗轩、敬亭轩、碣石山等景点,为了给课余休闲时刻的师生有个恬静怡人的读书环境,读美文,赏美景是设计这些优美校园环境的初衷。
课间背诵悦耳动听。在学生...
2014.11.14 15:56:00
-
景抒情过渡,既有当时哲学观念转变作为基础,又有现实审美革新的动因。如据《魏书高宗纪》记载,北魏文成帝拓跋濬在太安四年(458)登临碣石山:“二月丙子,登碣石山,观沧海,大飨群臣于山下,班赏进爵各有差。改碣石山为乐游山,筑坛记行于海滨。”拓跋濬到碣石山并非是为寻仙求药...
2019.09.18 10:13:00
-
咏志。
赏析:
这首古体四言诗,出自于《步出夏门行》组诗,是曹操于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率军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登碣石山所作。此时的曹操,踌躇满志,雄心勃勃,大有一统天下之气概。他把眼前所见和自己的情怀完美融合,写出了开阔的意境和雄浑的气势。
“...
2023.08.21 17:38:00
-
名人的故里之争一样,光是在渤海湾就有四个地方宣称他们那儿是正版碣石。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九月曹操北征乌桓,得胜班师途中登碣石山作《观沧海》。学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曹操登临的是河北昌黎的碣石山。
昌黎的碣石未必如北戴河的碣石能招徕八方游客,两个名人的叠加...
2010.07.28 08:37:48
-
铁肩道义⑨,
真理照亮希望⑩!
注解:
①在河北省昌黎县五峰山上,有一“大钊问山处”标识。1913年11月1日,李大钊在《游碣石山杂记》中写道:“初入山,不识路径,牧童樵子,又以雨不出,陟一峰巔,徘徊不知何往,乃于无意中大呼:‘何处为五峰?’而云树缥渺间,竟...
2024.08.05 11:29:00
-
名人的故里之争一样,光是在渤海湾就有四个地方宣称他们那儿是正版碣石。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九月曹操北征乌桓,得胜班师途中登碣石山作《观沧海》。学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曹操登临的是河北昌黎的碣石山。
昌黎的碣石未必如北戴河的碣石能招徕八方游客,两个名人的叠加...
2010.07.28 08:37: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