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548条,用时0.011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观改造,导致法纪观念淡薄,私欲贪财之心滋长,把履行职责与按劳取酬划等号,不送礼不办事;有的对商业贿赂缺乏应有的警惕,把商业贿赂同礼尚往来混为一谈,把收受好处费当作正常的人情往来,对“红包”、“回扣”这样的“小意思”不以为然。高校历来重视对党员干部的党风廉政教育工作...
    2009.04.22 15:17:00
  2. 从和服务于强化村庄共同体的整合,密切共同体成员之间的社会关联,从而使得村庄仍能保持较强的一致行动能力。这种公共性就是古语所说的“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的“礼”。“礼”既是一种超越性的意义和价值,又是嵌入日常生活之中的规范性要求,是人们选择和解释个人行动的基...
    2009.11.18 11:34:00
  3. 便时常大包小包地送上门去,有人以为这样大方,一定可以博得别人的好感,细想起来,其实不然。因为你以这样的频率送礼目的性太强。另外,礼尚往来,人家还必须还情于你。一般来说,以选择重要节日、喜庆、寿诞送礼为宜,送礼的既不显得突兀虚套,受礼的收着也心安理得,两全其美。  ...
    2009.11.24 10:21:00
  4. 还是“霸气未改”,对中国采取两面手法。中国人傻吗?你不断侵犯中国核心利益,两国何以“同舟共济”?!要“同舟共济”,必须平等相待,礼尚往来,特别是相互尊重对方的核心利益。   奥巴马“外交新政”实行已一年了。价值几何,从上述情况人们不难得出结论。   (作者系中国国际...
    2010.01.14 14:25:00
  5. 因。但这还不够,还需要深入研究其具体的促成原因为何。笔者认为有以下三个主要方面:   一是社会层面。主要是社会“潜规则”。比如“礼尚往来”。领导干部也需要朋友,也需要交际。这本无可厚非,也是人性使然。但这种传统投射到官场,就破坏了原先的平等关系,演变成以权力为轴心去...
    2010.02.05 13:58:00
  6. 置若罔闻,还是个中另有隐情、有苦难言?   如今社会上各种名义的吃喝宴请大行其道,酒桌成为了交际与公关的平台,吃请也随之成为人们礼尚往来的一种方式。特别是公款吃喝,几乎成了久治不愈的一大顽症,虽屡遭封杀却总是起死回生。在如此强劲的吃喝风吹送下,中国高校不可能远离尘...
    2010.08.06 08:30:00
  7. 那些尝到送礼文化甜头的权力掌控者,在松松垮垮的监管机制下,萌生权力寻租、变现、腐败的歹念,又有何大惊小怪?   常见一些人搬出“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的“经典”。可同样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中国香港及韩国、日本等地,其礼仪文化并未如此猖獗,尤以廉政建设走在国际...
    2010.09.03 08:31:00
  8. 礼尚往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孩子“金榜题名”,亲朋好友相聚庆祝本无可非议,但是党员干部应该带头执行廉洁自律有关规定,不得借升学宴之机大操大办,借机敛财,损害党和政府形象。 日前,滨海县纪委、监察局明确升学宴为喜庆事宜,要求党员干部操办升学宴需做到“四个严禁”,...
    2010.09.03 15:39:00
  9. 学校学店化的大环境下,家长与学校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事实上早就是一种严重变质的商品化关系了。如此情势下,家长(学生)与教师的“礼尚往来”,不断蜕变为一种赤裸裸的功利交易,当然不足为奇。   事实上,不独家长学生,就是教师自身,对其职业状况和生态的评价和满意程度,...
    2010.09.10 08:35:00
  10. 益淡出其食物本色。各种馅料增加的只是添加剂的味道,月饼已经不堪入口。   不求好吃,但求好看,这是浮躁社会的典型功利心态。诚然,礼尚往来,我们的文化传统里有物化的人情元素,但也有礼轻情意重的一面,心里有就是真的有,未必送礼越多越豪华就表示情谊分量越重。当人情来往被...
    2010.09.21 08:48:0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