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为“人生而有欲”,这种欲望天然合理,但却会使社会陷入混乱纷争,于是“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礼论》)对于如何由乱而至治,荀子一如前辈儒者,将礼义作为克定乾坤的关键。不过,荀子从人的群体特性,提出发挥礼之社会功能的新机制——分...
2009.04.09 13:58:00
-
仅在学理层面上是极其重要的历史哲学命题,而且在现实层面上对于端正学风和发挥学术经世意义深远。章氏的论述,吸收了《周易》和《荀子·礼论》中的朴素唯物观点,而又更为深刻,达到更高境界,所以侯外庐在《中国思想通史》中评价说:章氏好像洞悉到一些由原始公社、氏族公社到形...
2013.08.22 09:00:00
-
可陈也,其义难知也。知其义而敬守之,天子之所以治天下也。天地合,而后万物兴焉。”
对于礼教大为痛恨的吴虞,通过梳理前人有关的礼论,也曾感慨:“夫谈法律者,不贵识其条文,而贵明其所以立法之意;言礼制者,不在辨其仪节,而在知其所以制礼之心。”柳诒徵先生则强调:“...
2015.01.21 08:22:00
-
可陈也,其义难知也。知其义而敬守之,天子之所以治天下也。天地合,而后万物兴焉。”
对于礼教大为痛恨的吴虞,通过梳理前人有关的礼论,也曾感慨:“夫谈法律者,不贵识其条文,而贵明其所以立法之意;言礼制者,不在辨其仪节,而在知其所以制礼之心。”柳诒徵先生则强调:“...
2015.01.21 09:16:00
-
己的所作所为,能不能始终对得起自己的先人、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值不值得后人来缅怀和敬重。这也就是荀子所倡导的“善始善终” (《荀子·礼论》:“礼者,谨于治生死者也。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终始俱善,人道毕矣。故,君子敬始而慎终。终始如一,是君子之道、礼仪之文也...
2015.03.31 09:32:00
-
必将复荣,为礼的再兴进行了顽强的奋斗。儒家之外,除少数思想家主张废除礼,多数思想家都给礼留下了大小不同的席位。”(刘泽华:《先秦礼论与君主专制主义》,转引自《洗耳斋文稿》,中华书局2003年版)可见“德不孤,必有邻”(《里仁》),在当时并非只有孔子一人坚守礼乐,虽...
2015.05.20 17:05:00
-
必将复荣,为礼的再兴进行了顽强的奋斗。儒家之外,除少数思想家主张废除礼,多数思想家都给礼留下了大小不同的席位。”(刘泽华:《先秦礼论与君主专制主义》,转引自《洗耳斋文稿》,中华书局2003年版)可见“德不孤,必有邻”(《里仁》),在当时并非只有孔子一人坚守礼乐,虽...
2015.05.20 16:50:00
-
严讷,明嘉靖武英殿大学士,曾寄居唐市朗城法华庵攻读,著有《春秋左传注解辩读》等著作。杨彝筑凤基楼,集文人学士,结社吟诗,讲礼论文,创“唐市学派”。昆山顾炎武,奉母避兵乱于唐市数十年,创办亭林书院,招收学生讲授经史,一时文风大盛。明清时期,中国著名藏书、刻书...
2015.08.26 12:45:00
-
目的性状态。
[3]《尚书·蔡仲之命》。
[4]《尚书·召诰》。
[5]《荀子·富国》。
[6]《荀子·王制》。
[7]《荀子·礼论》。
[8]《荀子·性恶》
[9]《礼记·礼运》。
[10]《商君书·画策》。
[11]《商君书·开塞》。
[12]《商君书·君臣》...
2016.02.04 09:01:00
-
目的性状态。
[3]《尚书·蔡仲之命》。
[4]《尚书·召诰》。
[5]《荀子·富国》。
[6]《荀子·王制》。
[7]《荀子·礼论》。
[8]《荀子·性恶》
[9]《礼记·礼运》。
[10]《商君书·画策》。
[11]《商君书·开塞》。
[12]《商君书·君臣》...
2016.02.04 09: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