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吸纳就业的思路恐怕行不通,非有非常之策不可。我认为,以下四种方式或许能够帮助解决这一棘手的难题。
一是以工代赈。当年“罗斯福新政”就是通过举办公共工程,用以工代赈的方法一举解决了美国大萧条时期的失业问题。中国政府也可运用这一办法。中国计划今后三年将4万亿元...
2009.02.17 15:13:00
-
活力。应当说,改革是手段,增活力是目的。而这里的活力不仅仅是创新发明的活力,更是全社会创业、创造财富的活力。美国大萧条时期的罗斯福新政及其他一些历史经验表明,政府主导的投资虽然能够创造一定的就业机会,带动GDP增长,但等量的投资由民间去进行则会更有效率,更具有长期...
2009.03.10 15:07:00
-
纪二三十年代的那场经济大危机中,西方部分国家终于认识到这一道理,开始把解决问题的希望部分地寄托于国内市场的扩大上,其标志就是罗斯福新政和凯恩斯的名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把就业问题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且把它与其他重要问题“捆绑”在一起,用一揽子计划来解决...
2009.03.31 10:02:00
-
一个极端,就是为了追求政绩或其他不正当利益而强迫农民进行土地流转。
上世纪三十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大萧条期间美国施行的“罗斯福新政”,其中的一个重要法规是《农业调整法》,《农业调整法》的目的是通过政府干预,对全国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以减少农产品剩余,...
2009.04.02 13:09:00
-
因素?万一奥巴马的财政刺激计划失败,世界将走向何方?
美国财政政策的轮回
财政政策进入美国政策决策者视野最早可以追溯到罗斯福新政时期。为应对19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罗斯福政府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但是失业率仍有相当长时期在两位数以上居高不下,直至1941年,政府...
2009.04.09 13:58:00
-
司以及包括蒙哥马利百货连锁店等在内的几十家公司。另一种是应对经济萧条。最典型的例子是在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1932年开始的“罗斯福新政”使得美国政府全面干预国家经济。罗斯福上任100天内接连出台15个法案,并设立专门政府机构强力推行,其中为了重建被“大萧条”摧毁的金...
2009.05.13 10:00:00
-
这样做的优点是失业者实际处于政府控制之下,处于循环中的培训者在法律上并不属于失业。更早一些,有20世纪30年代美国大萧条时期的罗斯福新政,用以工代赈的形式让失业者修公路、铁路,搞植树造林,等等。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正经历一个拐点——从生存型模式走向发展型...
2009.05.25 15:06:00
-
企业的角色与功能,使之有利于劳动人民、处于受压迫地位的少数族裔和土著居民、妇女、青年以及其他社会群体。这种新的治理模式应该从罗斯福新政中汲取灵感和力量,走一条与之相似的道路。虽然这并不是社会主义,但是它将会挑战资本主义金融代理人的权力及其行动。即使是要变革新自...
2009.05.27 15:54:00
-
历史上各国政府采用的解决经济危机的方案中,有许多都是直接干预竞争,甚至直接帮助产业重组,扶持大企业的垄断地位。美国当年“罗斯福新政”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允许垄断地位的重新建立,奖励行业联合自救,只要能改变萧条、提供就业。但是,对“看不见的手”的直接替代注定是...
2009.06.04 13:01:00
-
阻止工资率下降等等。这些措施,恰恰忽视了经济体自身弹性的重要性。有研究表明(Cole and Ohanian,2004),“新政”(包括胡佛新政与罗斯福新政)中的劳动与产业政策应该对部门性高工资、扭曲的劳动力市场,以及压抑的就业、消费与投资负责。这些政策大约能够解释美国经济复苏乏力...
2009.06.30 16: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