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191条,用时0.022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启超在湖南时务学堂讲学时,仍然保留了古代书院的特色。他订立《湖南时务学堂学约十章》,包括:一曰立志,二曰养心,三曰治身,四曰读书,五曰穷理,六曰学文,七曰乐群,八曰摄生,九曰经世,十曰传教。其学习的内容,除读书、穷理和学文属知的学问外,其余都为行的学问。此外,他教学生一天至少...
    2009.05.13 10:19:00
  2. 他看来,良知就是天理。他说:“天理即是良知,千思万虑,只是要致良知。”(卷3《传习录下》)他认为致良知的关键在于扫除私欲,一个人穷理、知天的过程,就是致良知的过程:“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脱洒!何等简易!”(卷1《传...
    2009.06.03 16:40:00
  3. 一浮先生的学问,是与道体合一的学问。他认为一个人的吸取知识,不仅需要“学习”,而且需要“涵永体究”;不仅要“格物致知”,而且要“穷理尽性”;不仅是“道问学”,而且是“尊德性”。他主张把“德性之知”置于“闻见之知”之上。有德性之知,学者才有可能秉持大智慧。这样的...
    2009.06.26 10:15:00
  4. 当然有个喜多还是忧多的问题。我们语言中的这种表述方法和儒家道德传统有关,“士不可以不弘毅”么,但是儒家传统也讲究中庸之道,要求“穷理致知”和“慎思明辨”。总之,在继承我们的文化传统时,在使用我们珠圆玉润的文字时,我们也应注意某些语言习惯可能会造成的某种思维定势...
    2009.07.09 15:19:00
  5. 但未能产生大的影响,因为当时中国崇尚传统的古典医学,距科学研究尚远,不能接受此种科学。当时甚至一些中国学者对西方传教士南怀仁《穷理学书》中的一句话“一切知识记忆不在于心,而在头脑之内”耿耿于怀,表示不可理解。但康熙皇帝却爱好西方医学及解剖学,先后征召传教士乌...
    2009.08.03 16:32:00
  6. 》一书中对“亲民”和“格物致知”的理解的不同反映出来。朱熹认为“亲民”当作为“新民”(教化百姓使其自新) ,“格物致知”则是“即物穷理”,也就是从各个事物上去认识做人做事的道理,以最终明了人心之全体大用。王阳明则认为“亲民”是“亲亲仁民”(即仁的意思) “, 格物致知...
    2009.08.05 17:06:00
  7. 和谐的境地为万物存在的根本条件,把和谐视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发展的基本法则,对建设先进文化有积极的作用。专家们分析说,《周易》中“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说卦传》),是讲认识事物的规律,进而提高人的思想境界,为安身立命的依据。为此,专家们呼吁充分认识易学,努力建设...
    2010.02.25 14:43:00
  8. 为邦本,食乃民天。养生悦志,气血充填。雅俗奢俭,炫奇斗鲜。川淮鲁粤,博邃联翩。淮扬膏壤,尚食竞妍。凡鱼野蔬,技争一先。设馆淮壖,穷理溯源。利用厚生,祈福永年。”   淮扬菜发萌于青莲岗文化,繁盛于明清漕运,今时今日更是广为弘扬。追溯历史发展的脉络,淮扬菜美食文...
    2010.09.20 10:06:00
  9. 般的传道、授业、解惑,他在深入钻研了“二程”洛学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观点的基础上,又有了自己的创见和著作之后才开讲的,重在解经论史,穷理尽性,讲课效果很好。在杨时的感召下,江南的志士仁人先后汇集东林书院,兴起了传承洛学的一个个学术高潮。这些仁人志士学成后,又返回各...
    2011.12.07 14:41:00
  10. 进退之“节”,及礼、乐、射、御、书、数之“文”。这些都是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到十五岁时,贵族子弟、民之俊秀都要入大学,由老师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一个人经过十几年的学习,才能由少年而成青年,由不谙世事的孩子变成能够承担社会义务的成年人。   男子行...
    2014.05.30 08:30:0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