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88条,用时0.055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相关财产的所有权人,民事法律上的形式要件不能成为没收财产刑得以实施的障碍。实际上,民法通则就规定有“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以及“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等无效民事行为。当然,司法机关在甄别这些财产属性时,一定要坚持证据确实、充分与存疑时有利于被告...
    2009.05.18 10:23:00
  2. 反之,该约定协议不得对抗第三人。因为夫妻约定财产制的主体具有身份关系,是夫妻之间发生的法律行为,该约定行为具有隐密性。为保护善意第三人利益,夫妻约定财产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夫妻约定财产制改变法定财产制,与第三人进行交易时,夫或妻有告知第三人其夫妻财产状况的义务。夫妻...
    2010.03.17 11:10:00
  3. 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   合同无效的几种情形:①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②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③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④损害社会公共利益;⑤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效力未定合同:①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
    2012.11.02 20:21:00
  4. 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第五十三条 合...
    2013.11.14 10:02:00
  5. 根据《合同法》和《民法通则》,他们之间的上述服务合同将会因为“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而归于无效,其行为甚至会被视为“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利益”而得不到法律的支持。   蔡险峰建议,由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同出租车运营公司共同确定应召预订车辆的数量,并将车辆信息公之于众,由应用...
    2014.02.19 09:37:00
  6. 的在社会生活中较为常见,具有代表性,如社会公序良俗原则在判决中的运用;有的正在或者已经影响了行业行为,具有导向性,如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利益合同的认定及其法律效力;有的涉及较为疑难的法律问题,具有规范性,如为朋友义务开车致他人死亡行为性质的认定及其赔偿案。   据悉,该...
    2014.07.01 15:52:00
  7. 记人(出名人)办理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的,可予支持。但是,该房屋因登记人的债权人查封或其他原因依法不能办理转移登记,或者涉及善意交易第三人利益的除外。第16条规定,借名人违反相关政策、法规的规定,借名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等政策性保障住房,并登记在他人名下,借名人主张确认房屋归...
    2014.11.27 09:03:00
  8.   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的合同无效   据该案一审承办法官张鑫燕介绍,我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二款规定,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合同无效。本案的主要焦点争议在于程某、肖某出售房屋时是否有主观转移财产的恶意,以及签订房屋买卖合同时,肖某与殷某夫妇是否出于善意...
    2015.04.29 10:15:00
  9. 日,苏州中院作出终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法官点评】根据《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五十九条之规定,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而签订的合同无效;合同自始没有约束力;当事人因此取得的财产收归国家所有或者返还集体、第三人。(通讯员 宋华俊 郭 锐)...
    2015.05.21 09:16:00
  10. 起诉要求与阚某离婚。   徐州市贾汪区法院审理认为:《婚姻法》规定的婚姻自由,是建立在社会正义基础上的自由,是以不损害国家利益、第三人利益及相对方合法利益为前提条件的,坚持婚姻自由应与保障当事人对家庭责任、社会责任的承担相统一,禁止以保障离婚自由为名造成家庭责任和社会...
    2015.05.29 09:49:00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