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的贸易壁垒和贸易保护主义,就像2008年上半年世界粮食紧缺价格暴涨,各产粮国都严格限制粮食出口一样,这对中国外向型经济更是雪上加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就是1929年的世界性经济大萧条,因战争自身的消耗和对人类生产能力的破坏,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带来世界经济60年来的恢复和大发展。...
2009.02.17 15:23:00
-
贷炒股。 若净资产与债务相抵,有近20%的家庭没有净资产甚至是负资产。美国家庭现在的全部债务几乎占全部可供支配的年收入的98%。六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一代美国人,现在正是拼命工作、肆意消费的时候,这一代将从2010年开始陆续退休,其后劳动者相对于非劳动者的比例将迅速...
2009.03.07 16:07:00
-
为发达的地区,已经进入环境与经济的敏感时期。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来看,产业结构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大约20年发生一次大的变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50—70年代,产业经济急速发展,并形成了发达的市场经济,人均GDP大幅度提高。然而,这一阶段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环境污染和资源退化...
2009.03.09 15:43:00
-
历史原因。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大萧条期间,通货紧缩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现代宏观经济学的鼻祖凯恩斯就曾多次谈到通货紧缩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很少发生通货紧缩,而持续发生通货膨胀,在西方经济学教科书中几乎连通货紧缩这个名词都很难看到。直到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
2009.03.12 15:11:00
-
因为资本主义变得仁慈起来了(当然与稳定社会的考虑有关),而是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采取的新的发展手段。这一趋势虽因德意日法西斯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而中断,但它所描绘出来的前景已经深入人心。所以二战一结束,各国就纷纷系统地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只有这样,国内市场才能成倍或成十倍地...
2009.03.31 10:02:00
-
大萧条,罗斯福政府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但是失业率仍有相当长时期在两位数以上居高不下,直至1941年,政府为配合租借法案的实施以及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投入大量财政用于军事开支,改变之前的平衡预算的财政政策,这一状态才得到扭转。积极财政政策对解决大萧条中的失业和经济衰退问题...
2009.04.09 13:58:00
-
具,而且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并能直接体现为“权力”。显然,福柯的观点比较接近今天我们对“话语权”功能和本质的认识。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东西方争夺话语权的斗争,集中表现为争夺意识形态主导权的斗争。对此,西方政要历来重视有加,并凭着强势地位的话语权,打压或颠覆社...
2009.05.04 10:46:00
-
演变历程
所谓西方发展观,至少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近代西方国家赖以发达起来而且坚持百年不动摇的发展观——“丛林法则”;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观的演变;三是联合国1970年代以来倡导的新发展观。
一、西方国家坚持百年不动摇的发展观——“丛林法则”
近年来,学术界...
2009.05.18 10:06:00
-
每一次危机都引起一次地缘政治变化。比如1933年经济大萧条,比如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此次金融危机的发源地美国最先感受到危机即将引发深远影响。去年11月,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发表报告称,二战后构建的国际体系,到2025年将变得“难以辨认”,原因包括全球化、新兴强国的崛起...
2009.05.21 13:52:00
-
坡路,是值得我们观察的问题。当然,资本主义社会经过自身调整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复苏。但我认为可以大胆地做出这么一个判断,即资本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短暂的繁荣发展,特别是前些年妄图独霸世界的势头应该说已经结束了,或者说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已经过去了。
我们研究社会主...
2009.05.27 14: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