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年世界粮食紧缺价格暴涨,各产粮国都严格限制粮食出口一样,这对中国外向型经济更是雪上加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就是1929年的世界性经济大萧条,因战争自身的消耗和对人类生产能力的破坏,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带来世界经济60年来的恢复和大发展。当前国际形势下,各个国家都要妥善化...
2009.02.17 15:23:00
-
映,持续多长时间才可视为出现了通货紧缩,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界定。
存在上述这样的问题,有一定的历史原因。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大萧条期间,通货紧缩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现代宏观经济学的鼻祖凯恩斯就曾多次谈到通货紧缩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很少发生通货紧...
2009.03.12 15:11:00
-
民吃亏;而且也应注意不要走向另一个极端,就是为了追求政绩或其他不正当利益而强迫农民进行土地流转。
上世纪三十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大萧条期间美国施行的“罗斯福新政”,其中的一个重要法规是《农业调整法》,《农业调整法》的目的是通过政府干预,对全国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进行...
2009.04.02 13:09:00
-
划失败,世界将走向何方?
美国财政政策的轮回
财政政策进入美国政策决策者视野最早可以追溯到罗斯福新政时期。为应对19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罗斯福政府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但是失业率仍有相当长时期在两位数以上居高不下,直至1941年,政府为配合租借法案的实施以及应对第二次...
2009.04.09 13:58:00
-
年增长5—7个百分点。
其次,从历史经验来看,文化产业常常是引领经济走入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众所周知,美国在上世纪30年代初的经济大萧条期间,电影业反而发展繁荣,成为经济增长的亮点。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了文化立国,成效显著。韩国通过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带领本国经济走...
2009.04.13 09:25:00
-
现低增长与高失业,社会消费心理随之发生变化,而积极的文化娱乐则可以给经济震荡中的人们一种精神的慰藉与希望。比如美国上世纪长达10年的经济大萧条时期,正是音乐、电影、阅读、体育等有大的发展的时期。美国影院业联合会主席指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美国遭遇了7次经济不景气。但是在...
2009.04.15 14:41:00
-
年代初,在众多学者的努力下,才形成了政府规制的系统理论。
(2)宏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政策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萧条,催生了凯恩斯主义。1936年,凯恩斯在其著名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创建了系统的宏观经济理论,提出了具体的宏观经济政策主张...
2009.05.14 10:42:00
-
典型的例子是,在世界经济 “大萧条”阴影下举办的1933年美国芝加哥世博会把主题确定为“一个世纪的进步”,探讨如何应对上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当时的盛会吸引了将近2300万人次与会,直接和间接地向当时美国提供了近10万个就业机会,极大地鼓舞了人们战胜危机的勇气与信心,让世界各...
2009.05.21 13:52:00
-
每一次危机都引起一次地缘政治变化。比如1933年经济大萧条,比如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此次金融危机的发源地美国最先感受到危机即将引发深远影响。去年11月,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发表报告称,二战后构建的国际体系,到2025年将变得“难以辨认”,原因包括全球化、新兴强国的...
2009.05.21 13:52:00
-
长期以来,亚当·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和凯恩斯的国家干预主义孰是孰非,一直争论不休。上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世界经济危机导致西方经济大萧条后,凯恩斯主义大行其道。“凯恩斯革命”直接导致国家概念的重新确立和政府职能的重新界定,赋予“国家干预行为”以深厚的理论依据。这时...
2009.07.20 10: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