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150863条,用时0.122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内涵提升”必须取代“数量赶超”。一些干部把城市化等同于城市建设“大跃进”。不少地方把城市建设、形象工程当成城市化的主要标志,结果高楼林立、错落无序,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让人喘不过气来。一些城市建设规模过分超前,一味追求“高大洋气”。比如,苏南某县级市巨资兴建...
    2009.02.17 14:33:00
  2. 累托最优。市场的运作并不一定是完备的,市场的功能也可能受到各种因素的妨碍,这时政府就会介入市场。政府介入市场,用权力配置资源,其结果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额外收益点,即权力导致的租金,就会诱导越来越多的寻租活动。政府批准、同意、配额、许可证或特许等,对于资源配置都...
    2009.02.17 14:36:00
  3. 现形式给基层党委、政府敲响了警钟:面对多发的群体事件,政府该如何处置?众所周知,不同的思维决定不同行为,不同的行为必然产生不同的结果。如果一些基层政府继续沿用过去习惯的简单定性、模糊定性的思维,许多群体性事件不是在一种公平、及时、宽容的状态下得到处置,而是在一...
    2009.02.19 10:35:00
  4. 群众在干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把群众的有序参与贯穿于干部选任的全过程,始终坚持将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意测验的结果作为选任干部的重要依据。除弊方面,要着力从严明纪律入手,认真防范和抵制拉票贿选等不正之风的影响和危害。并对在执行《干部任用条例》...
    2009.02.17 14:59:00
  5. 钱”进;也可避免省级官员和县级官员滥用权力,给权力约束和监督提供法律依据。   二是加强绩效考核问题。财政上“省管县(市)”的直接结果是,县级单位的公共财政在额度上和支配权限上都会加大,因而绩效考核必须同步加强。为此,中央文件特别提出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把...
    2009.02.18 11:05:00
  6. 群众在干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把群众的有序参与贯穿于干部选任的全过程,始终坚持将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意测验的结果作为选任干部的重要依据。除弊方面,要着力从严明纪律入手,认真防范和抵制拉票贿选等不正之风的影响和危害。并对在执行《干部任用条例》...
    2009.02.18 14:10:00
  7. 境、经济形态、文化传统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长期以来,中国社会奉行并信守保守的消费观,这是中国社会相当长时期生产力处于较低水平导致的结果。从根本上说,消费观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较低的生产力水平制约了消费,也无法满足消费,由此使消费者心理产生保守。而现代社会的...
    2009.02.18 14:18:00
  8. 的所有制结构转化。我国20世纪50年代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来的单一公有制,并不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之上的,这一选择不是工业化的结果,而是为实现工业化创造的条件。因此,单一公有制实际上承担起双重任务:一方面为工业化积累资金,即尽可能压低消费,集中资金办大事;另一...
    2009.02.18 14:28:00
  9. 上还比较充裕,金融体系也是稳健和安全的,能够有效抵御外部冲击。但同时也需看到,全球性的经济金融调整长期积累的失衡矛盾最终释放的必然结果,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不容低估。”   扩大国内需求进行经济建设,必须解决好实现10项措施进行建设投资所需资金问题。投资需要资金就要进行...
    2009.02.19 10:23:00
  10. 部原则的认识不正确、不科学、片面狭隘而造成的。      把党管干部的思想表达得最明确的,首先是斯大林。斯大林强调干部问题重要性,结果却是不恰当地把党管干部外化成了一套自上而下的、等级制的干部任命制。怎样理解“干部是决定因素”?在斯大林看来,“在提出正确的政治路...
    2009.02.20 14:58:0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