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末民初宪政之社会基础和经济基础的缺失。
[关键词] 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清末民初;宪政困境
从康梁到孙中山,从维新变法到辛亥革命,清末民初的宪政转型均告失败:1898年的百日维新只持续了103天,1912年辛亥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政权即南京临时政府也在存续了...
2009.03.09 15:13:00
-
各样的主义或者理论,如民粹主义、无政府主义、实业救国理念,等等,也进行过各种各样的试验、斗争和改良运动,包括农民起义、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旧式民主革命、议会选举等,但都行不通,都没有能够解决问题。正如毛泽东所说:“从一八四O年的鸦片战争到一九一九年的五四运动的前夜,...
2009.04.09 14:21:00
-
人,如陈独秀、李大钊,包括毛泽东,当时学的也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即所谓新学。但总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清朝末年的维新变法试图搞君主立宪制,结果被扼杀在萌芽中;辛亥革命后试图照搬西方共和制,却导致军阀混战、四分五裂;蒋介石也搞过所谓“民主宪政”,但骨...
2009.05.27 15:16:00
-
改变封建制度的条件下,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以摆脱落后挨打的局面,结果在中日甲午战争的炮火中破灭。后来又有康有为、梁启超等发起维新变法,冀求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通过推动自上而下的改良,以实行资本主义化的政治和经济纲领,结果只维持一百来天,就遭到保守派的残酷镇压而...
2009.06.05 10:27:00
-
师日变法的必要性,实现了“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的愿望。可以说这些著作深深打动了光绪帝,促使他站在了维新变法阵营。《日本变政考》也几乎成为了师日变法的张本和具体施政蓝图。
《日本变政考》是一部编年体史书,从明治元年(1868年)起,至明治...
2009.07.23 15:44:00
-
唐景崧的孙女,他们结识于清华园。
他的祖父陈宝箴,曾任湖南巡抚,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打破守旧势力控制的沉闷局面,后来因为参与维新变法,荐举刘光第、杨锐辅佐新政,在新政失败后,被清廷清算,永不叙用,退居乡下,两年后郁郁而终。
他的父亲陈三立,乃是一代大诗人,清...
2009.08.10 10:33:00
-
近现代史,就是围绕这一背景展开的。面对这一亘古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的文化人既怀有文明衰亡断绝的深刻忧惧与痛苦,也滋生出向西方学习,维新变法革命以图存的愿望和要求。中国的“文化赤字”问题,从这一时期就开始了,对“文化赤字”,似也不宜做善善恶恶的绝对价值判断。在中国,“...
2010.01.05 14:43:00
-
现代民族政治的现代国家。我们这个国家制度的建设,如果追溯从哪里可以开始追溯起?从1894年的甲午海战、战败,到1895年的公车上书,戊戌维新变法,看到了制度的这个问题,所以从那开始,实际中国人就在探索怎么走向现代国家,后来又经历了1911年的辛亥革命,经历了1949年的革命胜利建...
2013.03.15 15:39:00
-
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近代以降,中华儿女一直在寻找着这条道路,其间曾尝试过西方议会制度和多党制度,从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变法到孙中山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都试图按照三权鼎立的学说改造中国,以致辛亥革命后一度出现过300多个政党,但最后都由于不合规律、不适国情...
2013.04.17 08:45:00
-
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近代以降,中华儿女一直在寻找着这条道路,其间曾尝试过西方议会制度和多党制度,从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变法到孙中山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都试图按照三权鼎立的学说改造中国,以致辛亥革命后一度出现过300多个政党,但最后都由于不合规律、不适国情...
2013.04.17 09: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