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继承了《诗经》的传统,风格质朴、清新、刚健,有强烈的现实感和针对性。篇篇都是班固说的“代、赵之讴,秦、楚之风”,都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品。
那是爱与恨、生与死的交织,是悲伤和欢乐的歌唱。富人家黄金为门,白玉为堂,堂上置洒,妻妾成群,锦衣玉食。穷人家则《妇...
2017.08.15 15:54:00
-
自己不是作为乡愁的背景,而是这个时代掷地有声的表述者。
王付永:“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每一个人都可以是诗人。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这些都是最深刻的生命体验。写得好坏不重要,重要的是心中有诗。一旦心中有诗,如何呈现也已不再重要,真性情流淌,在人世荡开,自有山河...
2017.12.01 08:00:00
-
时代症候和社会情绪,获得解读文本所必需的社会历史经验。批评家把自己对现实和生活的亲历感受融汇到对文艺作品的具体评判中,触景生情、缘事而发,进而产生深刻见解、独立判断和理性光芒。这样的批评才更有力度和温度,无论是赞美还是鞭挞,都有理有据,说到点上、说到要害处、说到人...
2018.07.24 10:22:00
-
不立文字,口耳相传,是中国戏剧非常古老而珍稀的文化遗产。
口头剧本最早可追溯至先秦优戏。优的表演以言辞便捷、即兴调谑为特色,缘事而发,或讽谏,或娱人。在中国戏剧发生期,最早的演出形式可能类似后来的“提纲戏”,无文学剧本可稽,全凭伶人临场发挥。汉魏、唐五代的参军戏...
2018.08.27 09:09:00
-
民谣,是民众“皆感与哀乐,缘事而发”的集体创作。它短小精悍,言简意赅,可唱可诵,雅俗共赏,为民众所喜闻乐见;它没有矫饰,没有说教,没有面具;它植根于民间,口头流传,又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加工提炼。所以,几千年世代传承而绵延不绝,长盛不衰,乃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文学宝...
2009.05.22 11:35:18
-
民谣,是民众“皆感与哀乐,缘事而发”的集体创作。它短小精悍,言简意赅,可唱可诵,雅俗共赏,为民众所喜闻乐见;它没有矫饰,没有说教,没有面具;它植根于民间,口头流传,又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加工提炼。所以,几千年世代传承而绵延不绝,长盛不衰,乃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文学宝...
2009.05.22 11:35: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