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306条,用时0.011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业自动吸纳就业的思路恐怕行不通,非有非常之策不可。我认为,以下四种方式或许能够帮助解决这一棘手的难题。   一是以工代赈。当年“罗斯福新政”就是通过举办公共工程,用以工代赈的方法一举解决了美国大萧条时期的失业问题。中国政府也可运用这一办法。中国计划今后三年将4万亿...
    2009.02.17 15:13:00
  2. 规模世界金融危机危害的原因,本来中国经济历经亚洲金融危机的锤炼,应该更具有抗风险性。   上个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萧条,美国总统罗斯福加大政府基础建设投资也只是暂缓生产过剩消费需求不足的矛盾,随后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所形成的巨大需求,才根本解决了美国国内的经济危机...
    2009.02.17 15:23:00
  3. 义社会的资本垄断经营所导致的。此时,凯恩斯的《就业、利息、货币通论》提出了国家干预经济,主张国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法律等手段,罗斯福依据这一正确的理论,提出了国家新政,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法律,在美国取得成功。欧洲等国家学习这一经验,迅速纠正了市场经济(一只看...
    2009.03.12 15:12:00
  4. 创造活力。应当说,改革是手段,增活力是目的。而这里的活力不仅仅是创新发明的活力,更是全社会创业、创造财富的活力。美国大萧条时期的罗斯福新政及其他一些历史经验表明,政府主导的投资虽然能够创造一定的就业机会,带动GDP增长,但等量的投资由民间去进行则会更有效率,更具有长...
    2009.03.10 15:07:00
  5.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那场经济大危机中,西方部分国家终于认识到这一道理,开始把解决问题的希望部分地寄托于国内市场的扩大上,其标志就是罗斯福新政和凯恩斯的名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把就业问题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且把它与其他重要问题“捆绑”在一起,用一揽子计划来解...
    2009.03.31 10:02:00
  6. 向另一个极端,就是为了追求政绩或其他不正当利益而强迫农民进行土地流转。   上世纪三十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大萧条期间美国施行的“罗斯福新政”,其中的一个重要法规是《农业调整法》,《农业调整法》的目的是通过政府干预,对全国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以减少农产品剩余...
    2009.04.02 13:09:00
  7. 关键因素?万一奥巴马的财政刺激计划失败,世界将走向何方?   美国财政政策的轮回   财政政策进入美国政策决策者视野最早可以追溯到罗斯福新政时期。为应对19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罗斯福政府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但是失业率仍有相当长时期在两位数以上居高不下,直至1941年,政...
    2009.04.09 13:58:00
  8. 方面,美国和新加坡政府的做法具有代表性。美国政府在经济萧条时期主要采取了以下教育政策:首先,联邦政府大力推进教育项目的实施,比如罗斯福“新政”启动劳动救济计划,其中包括为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培训教育,以及加大在校中学生和大学生的直接财政资助,为那些已经离开学校的青少...
    2009.04.15 14:41:00
  9. 最高的失业率,也请出了对付危机最好的利器——绿色经济。   布朗对绿色新政的宣扬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做了充分的准备。他首先搬出了罗斯福作为他的改革榜样,然后又搬出了凯恩斯作为他的精神导师,后来又搬出了奥巴马作为他的同盟战友,最后才搬出了他似乎藏了很久的宝贝——“绿...
    2009.04.27 09:29:00
  10. 长噩梦的开始。也许,美国经济还没有糟糕到这个程度。世人注意到,上任已逾百天的奥巴马在拯救美国经济方面的表现,虽然无法与富兰克林·罗斯福在1933年的表现相提并论,但美国金融市场似乎从极度恐慌中缓过神来:道琼斯指数4月上涨了7.4%,标准普尔500指数创下了1938年以来历年4月的...
    2009.05.08 16:44:0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搜索 罗斯福时代 羅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