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个世界的思想,中国属于第三世界和永不称霸等一系列重大方针和政策。
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国内外形势都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美苏两“超”争霸态势发生了此消彼长的变化。我国则进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阶段,工作重心转移到发展经济上。这种情况要求外交适...
2009.05.14 10:36:00
-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所研究员姜毅赞同金融危机对地缘政治带来冲击,但他同时认为,地缘政治是个相对稳定的范畴,冷战时期美苏争霸,冷战结束以来美国一超独霸,都是最大的地缘政治,金融危机的影响会有多大,是不是本质性的影响,或者说能否促使地缘政治版图和走向发...
2009.05.21 13:52:00
-
越南战争和我国的抗美援朝、抗美援越战争,就是这种“热战”的典型表现。第二种方式是以意识形态渗透为鲜明特征的“冷战”。二战之后,以美苏为代表的东西两大阵营“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尖锐较量,就是这种“冷战”的典型表现。以冷战的结束为标志,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
2009.05.27 15:53:00
-
发了民族反抗情绪的不断高涨。这也为20世纪末发生在巴尔干半岛上的种族屠杀埋下了历史祸根。
第四阶段是20世纪50—70年代二战结束后美苏争霸的冷战时期。这段时期在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内部,英、法、西德、意、日等国以民族主义整合国民意识,大力发展和振兴本民族的经济...
2009.07.28 14:23:00
-
洋战争期间蹂躏过这一地区的日本作为美国的盟友再度亮相登场,此后更是凭借经济实力将该地区打造成自己的后花园。
冷战时期的中国与美苏同时对峙,不得不自力更生地拼力强化国防。原子弹、氢弹实验的成功使中国走出了核讹诈的阴影,三线建设营造了应付世界大战的大后方。但是计...
2009.07.31 16:56:00
-
号召“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④
第三,世界由两极向多极的转变,是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国际政治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美苏“两极对峙”的世界格局,使世界进入“冷战”时期。我们曾经认为世界大战不可避免,准备大打、早打、打核战争。但是70年代末以来,各国间逐...
2009.11.03 09:44:00
-
获得生活的缓慢改善,而尤其是卫生医疗和教育则更是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并且智慧、勇敢、勤劳的中华民族取得了世界重要的政治地位——美苏两霸之外独立的一极。严峻的国际环境和一穷二白的国情方便积累、速立支柱的政策客,以及马克思主义人类胜利的实验导师苏联的启发客观,再...
2009.11.18 11:45:00
-
地表明我们的态度:我们不打中国牌。在论述国际关系中涉及到中国国家地位的一些敏感提法,邓小平明确提出他的意见。如有人使用诸如:“中美苏大三角”、“亚洲太平洋世纪”和“大中国”、“大中华”等提法时,邓小平也是非常关注,明确表示不同意,或者让别人去用,我们自己不用。...
2009.12.02 10:48:00
-
世界经济危机中,美国、前苏联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军工产业、重工业、交通运输业、电力工业等,抢占了全球产业创新的制高点,奠定了二次大战后美苏争霸的战略格局。在1973年-1975年爆发的因石油价格暴涨导致的全球经济危机中,日本抓住机遇,大力发展节能家电、汽车、微电子等为重点的现代...
2009.12.24 11:44:00
-
围的2009年,在核武器已经扩散到穷国、弱国,不再是大国特有身份象征的2009年,美国很无奈,大国很无奈,传统意义上的“极”也很无奈。在美苏争霸的时代,那个能掩盖一切、解决一切的“极”在今天消失了,可以说传统国际关系中的中心在2009年正走向消解。
主体衰变
当代国...
2010.01.13 11: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