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原因固然很多,但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他追寻的政治理想脱离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其实,当时其他学派,如墨家的“爱无差等”,与道家“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邦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六十七章)的说法,也是如此。(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 ...
2009.03.16 15:48:00
-
形态与传统单位型社区(家属院)已大不一样。一方面,熟人社会的解体。居住在同一社区里的人职业、身份都比较复杂,彼此互动较少,甚至“老死不相往来”。另一方面,房产权的私有化和权利意识的增强。计划经济时代,小区居民大多只拥有住房以及小区内公共设施的使用权,并无所有权。现在则...
2009.04.09 13:58:00
-
“无为而治”的自然主义思想所笼罩。开篇所引《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接着是司马迁自己的话:“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这段引文省去了《老子道德经》原文中“小国寡人,使有什佰之器...
2009.09.10 11:14:00
-
文化使社区居民在学礼仪、定公约,讲文明、树新风,学先进、比先进的过程中,规范了行为,提升了素质;邻里文化改变了城市居民封闭自守、老死不相往来的状况,推动社区居民在走出家门、敞开心扉、伸出双手的互动中,拉近了距离、增强了情感、促进了邻里和谐。共建文化促进了区域统筹、资源...
2010.01.06 12:48:00
-
让人觉得冷漠,不近人情。
混乱的界限和僵硬的界限都会给我们人际交往带来很大的困扰,最好能够在人际交往中建立清晰的界限。不是老死不相往来或者事事依赖他人、事事帮助他人,而是与人保持“适度距离”。那么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我们要如何保持“适度距离”呢?
元元和阿九都...
2010.02.26 14:46:00
-
发展的一些老大难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
村博拉近了邻里的距离,也密切了干群关系,刘中军和杨桂花是对旧街坊,为宅基地两家三代人老死不相往来。村博上两个没聊上几句,拖着两家人到小钣店吃顿饭,相互敬酒,陈年隔阂一下消除了。村里有一位“老上访”,为违章建房告状,南京北京都去...
2010.06.03 21:25:00
-
不公平被推向了极致:虽然按要求接收了外地户籍学生,学生同处一个学校,却处处被刻意隔离。本地学生和外地学生被分隔在东西两区,动如参商,老死不相往来,互相来往要受到处分;两部分学生的校服颜色不同、教学设施不同,作息时间不同,奖学金也不会发给外地孩子。本地学生还被告知,外地孩子学习差...
2010.06.13 08:45:00
-
有无物业小区。但是,无论是谁,都有一颗向善的心,谁家有困难,都会有人主动站出来。这么多年的社区工作,让我深深体会到,过去的“邻里老死不相往来”,变成了像走亲戚一样亲热;过去“大家的瓶子倒了没有人扶”,现在“一瓶倒,百人扶”;过去困难家庭找政府救助,现在政府提供的就业岗...
2011.08.28 14:40:00
-
创作歌词。两支队伍都很庞大,都有很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但两者相互很少沟通,尽管有人横跨两界,但对于两个界别来说,甚至可以说是“老死不相往来”。原本词之所以讲究格律,讲究平仄,是为了歌唱,每个词牌都有固定的曲调。因为当时没有科学的记谱法,也没有记录音乐旋律的技术手段,音乐失...
2012.04.16 10:06:00
-
常用品的居民有好几位,到老人家串门的邻里乡亲也多了起来。“‘社区求助角’倡导邻里互助,居民互帮,能融洽邻里关系,打破大楼居民过去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王阿姨说。
据了解,该社区今年已先后3次召开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辖区企业、商业店铺和居民代表座谈会,宣传“求助角”...
2012.04.16 13:2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