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700条,用时0.014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适”楼,“贝公”楼为“办公”楼,其他建筑也均采用中国名称。   由顾颉刚引荐,钱穆于1931年到北大史学系讲先秦史。在北大,钱穆与胡适的课最为叫座,学生中有“北胡南钱”之说。钱穆的通史课的教室在北大梯形礼堂,面积是普通教室的三倍,“每一堂近三百人,坐立皆满,盛况...
    2009.04.02 13:26:00
  2. 无稽,战国诸子大都托古改制。顾称此说“极惬心餍理”,“是一部绝好的学术史”[5]。对顾颉刚疑古思想的形成影响甚大的,还有当时学者胡适和钱玄同。胡适在北大讲授“中国哲学史”,抛开唐虞夏商周,而从周宣王讲起。这使顾对适之先生非常信服。至于钱玄同,更是一位积极主张疑古...
    2009.04.28 12:55:00
  3. 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糟粕。   要救国必须寻找新的出路,中国的先进分子通过反省已经知道是文化出了问题。于是,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代表人物掀起了一场空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狂飙。正如许多学者认为的那样:五四运动是一场延续多年的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家们通过对...
    2009.05.04 10:46:00
  4. 了教育环境,而且聚集了一批不同研究方向、不同哲学观点、不同治学风格的专业哲学家,使他们在从事哲学教育的同时开展哲学研究和思想创造。胡适著《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冯友兰著《中国哲学史》上下册、范寿康著《中国哲学史通论》,这些各具特色的中国哲学通史名著,就是分别在北京...
    2009.05.04 11:04:00
  5. 构,这种全新的认识世界的方式,对当时的中国知识界震动非常大。   后来,《东方杂志》相当一部分作者变成了《青年杂志》的作者,比如胡适就是其中之一。他曾经提出的“建立军队还不如建立大学更好”,也是在欧洲战争的背景下才有的观点。所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五四运动的一个重...
    2009.05.05 10:43:00
  6. 为行的学问。此外,他教学生一天至少要有一个小时静坐。   民国以后,梁启超发现了现代学术转型中国学资源的流失问题。他在1922年的《评胡适之〈中国哲学史大纲〉》一文中,认为胡适“凡关于知识论方面,到处有石破天惊的伟伦”,这是肯定胡适用科学方法研究国学的贡献,同时又指出,“...
    2009.05.13 10:19:00
  7. 程中,以梁启超为代表的极少数学者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尤其是民国以后,梁启超发现了现代学术转型中国学资源的流失问题。他在1922年的《评胡适之〈中国哲学史大纲〉》一文中,认为胡适“凡关于知识论方面,到处有石破天惊的伟论”,这是肯定胡适用科学方法研究国学的贡献,同时又指出...
    2009.05.18 10:23:00
  8. 程度最高的诗歌时代,只要是中国人,大多能背出几首佳作。唐诗宋词成了中国人文化身份之一。白居易和柳永是很值得后世研究的代表。   胡适倡导新诗时,就很推崇白居易和他领军的新乐府。“但伤民病痛”的白居易推进了杜甫开辟的现实主义,“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 从《...
    2009.05.21 13:25:00
  9. 的范围和程度上,均是   历史罕见的。其三,知识精英的启蒙作用。社会文化的变化一直是先进的知识精英带动的结果。五四时期的陈独秀、胡适、鲁迅、李大钊、蔡元培、吴虞、毛泽东、沈雁冰、陈望道、周作人等就是这批知识精英的主要代表。这些启蒙者的思想前瞻深刻,是文化破与立的...
    2009.06.03 16:40:00
  10. 主义》(1979年英文版,1986年中文版)等。但是,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各种代表人物来看,无论是最主要的五位代表人物——蔡元培、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还是略逊一筹的一般代表人物——刘半农、周作人、易白沙、吴虞等人,甚至包括思想最激进、最极端的钱玄同,任何一位五四...
    2009.06.29 18:58:0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