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找的是不是:陈志  陈致  陈智  陈芝      
找到相关结果约310条,用时0.025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认为“明其义者,君也;能其事者,臣也。不明其义,君人不全;不能其事,为臣不全”。一个“禘”字将祭祀的含义竟与国家君主之安危,大臣之生死命运联系在一起。不要说“禘”这等国之大祭,就是普通民间祭祀,也要求“祭之以礼”。今天,重要的祭祀黄帝大典岂可儿戏,不能随便弄...
    2009.04.01 09:47:00
  2. 方传播和流布。《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云:墨翟“宋之大夫”,《汉书·艺文志》也写到:墨翟“宋大夫”,清朝学者俞正燮说:“墨者,宋君臣之学也”。这些史料说明,墨子曾在宋国为官,其活动中心是在宋国,这意味着,墨子的人格精神深受地域文化尤其是宋文化的熏陶而形成的。   ...
    2009.06.19 11:20:00
  3. 延朗为崇仪副使,延浦、延训并为供奉官,延环、延贵、延彬并为殿直(官名)。这7个儿子除杨延玉战死外,余皆善终。并无流落番邦、身死奸臣之手一说。   三、杨六郎应为杨大郎,杨宗保应为杨文广。   在“杨家将”的传记中,杨府男性主角,除了老令公杨继业以外,最有名的就是...
    2009.06.26 10:30:00
  4. 的著述中,都有类似的记载,如张缙彦和吴兆骞在为方拱乾第三子方与三的《其旋草》作序时,分别有“写流人之幽恨,发万古之悲凉”;“寄羁臣之幽愤,写逐客之漂踪”之句(《增订东北流人史》第256页)。   在遭受恶劣自然环境的同时,宁古塔流人还要遭受强制管理、强制为奴或当差...
    2009.07.20 09:52:00
  5. 为传传颂。这些都说明《管子》中的内容早在孔子、老子、墨子创立儒家、道家、墨家之前已经流传于世,尤其是流传于以齐国为主的各诸侯国君臣之中。   二、从渊源及宗旨上看,后起的诸子之学与《管子》有很大的区别。   学术界有诸子出于王官说及救弊说两种主要观点。诸子出于王官...
    2009.07.23 16:10:00
  6. 以为常。四时各有行在之所,谓之‘捺钵’”。四时捺钵并非限于游幸,正如傅乐焕氏所说:“此乃契丹民族生活之本色,有辽一代之大法,其君臣之日常活动在此,其国政之中心机构在此。凡辽代之北南面选官,蕃汉人分治,种种特制,考其本源,无不出于是。”也就是说,辽朝独特的北南面...
    2009.07.24 13:02:00
  7. 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成语“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即出自此。   3.诸葛亮(三国,181—234)《出师表》提出忠心耿耿的为臣之道和勤恳不怠的敬业精神。名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亲贤臣,远小人”、“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等广为流传。   4.魏...
    2009.08.26 14:32:00
  8. 观堂先生挽词并序》:   吾中国文化之定义,具于《白虎通》三纲六纪之说,其意义为抽象理想最高之境,犹希腊柏拉图所谓Idea者。若以君臣之纲言之,君为李煜亦期之以刘秀;以朋友之纪言之,友为郦寄亦待之以鲍叔。其所殉之道,与所成之仁,均为抽象理想之通性,而非具体之一人一事...
    2009.08.27 14:47:00
  9. 进无疆、既治不可复衰、既治不可复乱为学术政社之极则。”[8]1“好古”心理在君臣治国的行政层面体现为因循守旧,“陛下之所以为治,与诸臣之所以辅治,不过近考祖先之成宪,远稽古圣贤人之所垂著,详择其中以措之于政而已。”[8]67到教育层面,“一切皆资于耳食,但服鹰于古人之成...
    2009.09.29 13:13:00
  10. “薨”。孔子之所以记载楚王的死为楚子卒,就是不承认他自称的王。孔子自己也说过:“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示民有君臣之别也。《春秋》不称楚、越之王丧” ,孔子以此表示反对他们的僭越和维护周天子的天下共主的地位。   孟子最早指出了孔子作《春秋》的良...
    2009.10.10 11:12:0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