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根本的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它是在科学实践的基础上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统一起来,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统一起来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二,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是因...
2009.04.09 14:21:00
-
理念,“是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中华文化最本质的属性,就是和谐——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注重“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强调团结互助;注重自强不息,不断革故鼎新;注重亲仁善邻,讲求和睦相处。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领先世界长达...
2009.05.18 10:06:00
-
认为这种敬畏之心是对道德上麻木和无心灵的文化传统的摆脱。这种跨文化的人类性价值,也见之于我国先秦时代“顺天者存,逆天者亡”的朴素自然观中,与当代哲学家张岱年先生以敬畏之心为核心的“人际和谐、天人和谐”,若合符节。少数领导干部缺乏敬畏之心,背离这一基本的人类共同性...
2009.05.21 13:52:00
-
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并且以其指导人们的实践,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中国古代朴素的生态文明思想
“天人合一”
的自然观。“天人合一”思想的最早论者和代表应当首推庄子。庄子认为,自然界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人类要顺应客观规律,要“不以心...
2009.06.22 10:37:00
-
素使得科学在中国早期社会中比在希腊或欧洲中古社会中更容易得到应用?最后,为什么中国在科学理论方面虽然比较落后,但却能产生出有机的自然观。”[1]由此,他提出并论述了一个被称之为“李约瑟难题”的问题:为什么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中国能有这么多科技成果,在总体上超过了...
2009.07.08 11:11:00
-
但是,作为中国文化数千年历史结晶与传承的姓氏无论如何不会消亡。中华姓氏的悠久绵长与丰富内涵,中华姓氏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的人生观、自然观、价值观、审美观,以及所体现的中国文化的统一性、连续性、人文精神与对民族、对故土的亲和感和认同感等,这在世界各民族的姓氏中都是独...
2009.07.27 11:10:00
-
)的大同理想相并论,区别在于后者重秩序安排,而前者重自然演进。王充在《论衡·命禄》中引用“太史公曰”,进一步概括了司马迁的“天道自然观”思想。太史公曰:“富贵不违贫贱,贫贱不违富贵。”“夫富贵不欲为贫贱,贫贱自至;贫贱不求为富贵,富贵自得也。春夏囚死,秋冬王相,...
2009.09.10 11:14:00
-
了自身的理论活力和实践价值。
基本脉络:把握时代发展要求,回答重大时代课题
新中国成立后,自然辩证法首先是作为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受到重视的,自然辩证法研究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1956年,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研究组成立。后...
2009.10.10 11:12:00
-
实践的唯物主义,但“马克思在将唯物主义转变为实践的唯物主义的过程中,从来不曾放弃过对属于本体论和认识论范畴的唯物主义,即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总体责任”。他强调,不能因为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是一种实践的唯物主义,就无视马克思依然持有属于“实在论”的本体论的观点,即依然坚持...
2009.10.27 09:56:00
-
心论题”。①约翰?贝拉米?福斯特在2000年出版的《马克思的生态学——唯物主义与自然》一文中说:“正是在《资本论》中,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和他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完整地结合在一起”。 ②当然也有人认为:“《资本论》并不包含一种自然和生态学理论”。 ③本文从奥康纳对马克思的...
2009.11.10 10: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