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4032条,用时0.067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权力的执行者就不会按着人民的意愿去行使权力,甚或为了小集团的利益而置人民的利益于不顾。目前,我国对行政权力的行使缺乏完备的法律和舆论监督体系,致使一些机关工作人员肆无忌惮地钻法律空子,利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目前,我国的监督机制还很不完善,这是现行政治体制的一个薄弱...
    2009.02.17 14:36:00
  2. 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要求,坚持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把正面宣传为主与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统一起来,切实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对广大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要及时向社会通报情况,宣传党和政府采取的措...
    2009.03.08 12:02:00
  3. 个侧面表明了一个道理:越是信心不足,越是避谈“家丑”;越是避谈“家丑”,越显信心不足。      或许近来几起公共事件的处理,以及舆论监督的强大力量,让一些官员受到了教育,勇于面对问题,表现了执政上的信心和决心。      信心,是今年两会的关键词。而政府官员的坦率、...
    2009.03.09 13:31:00
  4. 为主;或把媒体当作“敌人”,防火防盗防记者。在对“正面报道为主”的理解上,把“正面为主”等同于不允许有批评监督报道,把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对立起来。认为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就是只能正面宣传,总担心舆论监督会影响正面宣传效果,影响唱好主旋律。      其实,正面宣传和...
    2009.03.09 16:05:00
  5. 道,切实实行党务公开,强化群众监督,不断健全群众监督的具体制度和形式,健全举报制度,认真办理举报事项,保证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加强舆论监督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把党员干部文化生活情趣置于有效的监督之下,才能有效督促党员干部生活正派、情趣健康。   党员干部只有树立正...
    2009.04.02 13:09:00
  6. 众负责,无法追究失职行为。只有政府透明、政务公开,才能把政府及官员置于公众监督之下。负责任的政府应当加强信息公开,方便人民群众和舆论监督,才能使问责不成为“内部解决问题”的姑息行为。   再次,建立自下而上、由公民到政府的真正有效的问责制度,并贯穿到日常的行政管理...
    2009.05.07 14:05:00
  7. 督检查名副其实,切实解决一些党组织软弱涣散问题,防止个人说了算和个人专断;要全面推广和落实“两公开一监督”制度,把群体监督的威力性与舆论监督的曝光性有机结合起来。总之,在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我们要切实加强各级党组织和纪律检查机关对党员干部的监督,加强人民群众、...
    2009.05.08 16:44:00
  8. 深化,我国政府角色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这种与政府职能转变结合在一起的变化,一般地体现在政府对经济活动直接干预的减少、法律的强化和舆论监督的启动。党的十七大确立了建设“ 服务型政府”成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突出强调要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府角色的这一转...
    2009.05.11 10:08:00
  9. 实施过程中可以转化为权力监督,比如通过举报、揭发违法、犯罪行为而转化为具有强制力的司法监督,或通过发表评论或看法而将个别监督转化为舆论监督等等。   在汶川特大地震救灾和重建资金与物资管理中,社会监督机制在与国家监督机制的互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国家监督以法律形...
    2009.05.12 17:29:00
  10. 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和普通群众参与现场监督。加强和改进纪监、组织系统信访举报工作,认真受理、深入核查群众反映的选人用人问题。重视和支持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舆论监督,正确对待并及时处理社会各界和媒体提出的意见建议。   (作者单位:重庆市荣昌县委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
    2009.05.21 13:52:0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