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17条,用时0.081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而改之”(《论语·述而》)等,都已成为千古不易的至理名言。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孟子·公孙丑上》)孟子这里谈的也是改过迁善、见贤思齐的道德修养模式。立足于耻感文化而形成的改过迁善、见贤...
    2010.07.16 14:51:00
  2. 才能抵达君子修养的终点,也就是证境——耳顺和从心所欲。   “耳顺即舜之察迩言,所谓善与人同,乐取于人以为善也。顺者,不违也。舍己从人,故言入于耳,隐其恶,扬其善,无所违也。学者自是其学,闻他人之言,多违于耳。圣人之道,一以贯之,故耳顺也。”这是清代学者焦循对“耳...
    2014.07.24 08:55:00
  3. 民族精神   观念形态的太极拳文化源于《易经》《道德经》《黄帝内经》等传统经典,包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其“中正安舒、舍己从人、以柔克刚、后发制人”等拳理,符合中华民族儒雅自律、外柔内刚、不屈不挠的品格特征,对于濡养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正气浩然、奋发向上的...
    2015.02.15 08:13:00
  4. 民族精神   观念形态的太极拳文化源于《易经》《道德经》《黄帝内经》等传统经典,包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其“中正安舒、舍己从人、以柔克刚、后发制人”等拳理,符合中华民族儒雅自律、外柔内刚、不屈不挠的品格特征,对于濡养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正气浩然、奋发向上的...
    2015.02.15 08:13:00
  5. 偏差,不能以一种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眼光去看待问题,显然不可能得到考官的认同。最后,要避免以自我为中心。很多“90后”缺乏社会磨砺,而思考和解决问题往往都会从自己出发,很难换位思考,舍己从人,这会让考官认为,考生难以适应团队工作,难以处理好和同事之间的关系。(金山)...
    2015.12.10 08:41:00
  6. 别人一块去行善,就肯定是孟子的原意吗?其实也可以深究。让我们再来看看《孟子》的那段原文:“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这段话的大致意...
    2017.02.14 10:41:00
  7. 的行为上。”   “与人为善”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这段话大意是...
    2017.04.06 09:49:00
  8. 贱己不是自己鄙视自己,而是严以律己,要尊重别人严以律己。另外要“先人后己”,这个社会就能够兴起“让”的风气。《尚书》中有四个字,舍己从人。就是直到今天,我们还在讲舍己为人,舍己救人。当然,《尚书》上讲的舍己从人,不是我们今天理解的放弃自己的利益去为他人,它主要是讲...
    2017.10.09 09:36:00
  9. 后己”,那么礼让和谐就会蔚然成风。同样的思想还见于《尚书》,该书《大禹谟》一篇记载上古君臣治国之道,主张多方听取意见,甚至可以“舍己从人”。   中华文化始终把人作为探究的核心,而这个“人”并不仅仅是生理意义上的个体,更主要的是具有社会意义的人群。正是在追求人己和...
    2019.02.18 09:00:00
  10. 后己”,那么礼让和谐就会蔚然成风。同样的思想还见于《尚书》,该书《大禹谟》一篇记载上古君臣治国之道,主张多方听取意见,甚至可以“舍己从人”。  中华文化始终把人作为探究的核心,而这个“人”并不仅仅是生理意义上的个体,更主要的是具有社会意义的人群。正是在追求人己和谐...
    2019.02.18 1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