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遍价值认同。泰州市承办首届全国中小学生“我们的节日·中华诵”夏令营活动。扬州市举办“清明咏诗会”、“中秋赏月”晚会,编写出版《菖蒲飘香——漫话扬州传统节日》。无锡市、苏州市开展清明、端午节庆活动,展示吴文化魅力。
启动“迎世博讲文明树新风”志愿服务活动。沿...
2010.04.08 15:42:00
-
端午节最早并未和屈原发生联系,而是民间防疫祛病、避瘟驱邪、祈求健康的节日,所有节俗都是围绕卫生保健展开的,如浴兰汤、插艾草、悬菖蒲、戴香袋等。因为古人认为五月是恶月,时疫增多,因此要驱毒、祛瘟。到南北朝时,端午节才和屈原联系在一起,端午节也渐渐有了爱国主义的...
2010.05.31 10:04:00
-
中国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陆续传播到韩国、朝鲜、日本等地。
据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常嗣新介绍,在朝鲜端午节这一天,妇女用菖蒲煮水洗头,然后用菖蒲根簪头发。据说这一天采来的艾蒿晾干制药非常有效,所以人们都去采艾蒿。还有人用艾蒿做艾饼食用。韩国、朝鲜的端午...
2010.05.31 10:02:00
-
当天,更在于它表达着我们对民族精神的传承。我国的每个民族传统节日,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内涵,寄托着人民的某种精神。比如端午节,除了插菖蒲、拴五彩绳等寄托人们对健康安全的追求外,更重要的是纪念屈原,传承他的爱国精神和高尚气节。这是端午节的文化符号。
屈原不惜投江一...
2010.05.31 10:02:00
-
文化娱乐活动。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精心设计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活动项目。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包棕子、采艾草、挂菖蒲、佩香囊、戴荷包、饮抹雄黄酒、祭屈原、竞龙舟、体育健身等端午传统习俗活动。组织社会方方面面为空巢老人和工作在一线的交警、工人、驻...
2010.06.08 08:32:00
-
学生感受传统,了解民俗,喜爱“我们的节日”。同时,要以除旧布新为重点,广泛开展卫生健康知识宣传普及活动,从科学角度介绍悬白艾、挂菖蒲、佩香囊、戴荷包、包粽子、饮抹雄黄酒等端午传统,增强日常生活保健知识。
四、开展爱国主义读书活动
各学校要在节日期间开展“...
2010.06.09 08:41:00
-
北京端午节期间一些“应景儿”的戏曲,如:端午期间上演的京剧《混元盒》;节日期间吃樱桃、桑椹等水果以及老北京人家过端午节会在门前挂菖蒲的民俗。广大机关干部在活动结束后纷纷表示通过这样的讲座使我们对于传统节日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丰富了知识。
2010年初什刹海街道...
2010.06.12 08:37:00
-
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有龙舟竞渡、吃粽子和悬白艾、挂菖蒲、佩香囊、戴荷包、饮抹雄黄酒等,在民间传统里,多是为了避邪驱恶、防疫防病。我国的满、朝鲜、白、苗、哈尼、纳西、瑶、蒙古、布依等少数民族,也流行过端午节,又各有其风俗。如满族的拜天、射柳、击球;朝鲜族的荡秋千...
2010.06.13 15:02:00
-
除了用艾、菖蒲和蒜这“端午三友”驱鬼外,还有一种重要的驱鬼方法,是在室内挂避邪驱鬼的符咒。挂驱鬼符还有一些严格的仪式。如有的要求必须在端午日出或正午时书写,书写材料用生朱,砚内、书写人口中必须放上硝石等。较为通行的符咒有:“五月五日天中节,赤口白舌尽消灭”之类...
2020.06.15 14:57:00
-
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意在消毒防病,虫豸不叮。古诗云:“唯有儿时不可忘,持艾簪蒲额头王。”意思是说端午节这天,孩子们拿了艾叶,戴上菖蒲,额头上用雄黄酒写了“王”字,以辟邪防疫。把雄黄酒洒在墙角、床底等处,可以驱虫,清洁环境。但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雄黄酒外用尚可,饮...
2020.06.15 14: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