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和无效、可撤销、效力待定的法律行为统合为民事法律行为,以尊重民事主体的行为意愿、强调对自己行为责任;特别增加了行为人和相对人通谋虚伪意思表示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规定,以及以虚假的意思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认定规则;弥补了既有民事欺诈、胁迫法律行为认定和效果制度的缺陷,除...
2017.04.18 09:24:00
-
能够真正发生法律上的效力。本案中,童某的目的是获得佣金,葫芦岛公司的目的是“刷单”,双方为此而签订的买卖合同属于当事人共同实施的虚伪意思表示,应认定为无效合同。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有错误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
2021.04.30 09:19:00
-
作出表示行为,其无权再以意思表示不真实为由主张抵押合同无效。王某的行为属于典型的真意保留。真意保留不同于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规定的虚伪意思表示。前者是指在双方作出意思表示时,一方对自己真实的意思表示有所保留,但对方当事人对此并不知晓,即相对人并不知晓行为人表示的是虚假意...
2021.12.14 16:09: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