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渠道,在此以前,民间贸易交流渠道早已存在了。
从考古资料可见,新石器时代中国就有了丝织物的遗存。四川在渔猎时期,即传说中的“蚕丛”时期,就出现了采桑养蚕的习俗,学者辨识甲骨文中就有蚕字,蜀字很可能就是从蚕字演化而来。养蚕缫丝的生产技艺,可以肯定四川是发源地之...
2017.05.10 08:57:00
-
得名是来源于西蜀喜栽桑养蚕的习俗。
蜀地的丝绸业就是在上述古蜀自然和人文两个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
从蜀国第一代先祖蚕丛的得名,还可看出蜀的蚕丝业起源于上古渔猎时期。“蚕丛”是野蚕丛集的意思。古蜀人源于食虫氏族,最初即食野蚕,后来发现野蚕吐丝的功能...
2017.05.10 10:23:00
-
渠道,在此以前,民间贸易交流渠道早已存在了。
从考古资料可见,新石器时代中国就有了丝织物的遗存。四川在渔猎时期,即传说中的“蚕丛”时期,就出现了采桑养蚕的习俗,学者辨识甲骨文中就有蚕字,蜀字很可能就是从蚕字演化而来。养蚕缫丝的生产技艺,可以肯定四川是发源地之...
2017.05.10 10:24:00
-
考古发现,既展示着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也述说着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家国一体的形成发展过程。丝绸遗迹的发现,拓展了人们对“蚕丛及鱼凫”的认知;象牙残片上的云雷纹和羽毛纹微雕,印证着古蜀国与中原地区的频繁交流;青铜神树、鸟形金饰片等,丰富着人们对古蜀文明的...
2021.04.02 09:01:00
-
考古发现,既展示着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也述说着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家国一体的形成发展过程。丝绸遗迹的发现,拓展了人们对“蚕丛及鱼凫”的认知;象牙残片上的云雷纹和羽毛纹微雕,印证着古蜀国与中原地区的频繁交流;青铜神树、鸟形金饰片等,丰富着人们对古蜀文明的...
2021.04.02 09:01:00
-
抱,呼楼尽放两湖风。
赏读:“江通云梦”牌坊在贵州铜仁,发源于梵净山的两条江,在铜仁汇成锦江,直奔三湘而去,故有“江通云梦,山接蚕丛”之美誉。两起均以气势取胜,两结则以雅韵生辉。上联的“接”和下联的“开”令人叫绝,在了无痕迹中,将汲古开今的主题演绎得淋漓尽致。...
2021.08.27 11:16:00
-
槐轩文化展示区以槐轩文化、耕读文化、乡贤文化为主题,以槐轩文化小镇和桃沅岛为载体,展现“槐轩耕读夫子地,乡村文创杨柳源”的意境;蚕丛文化展示区以蚕丛文化、古蜀文化为主题,以牧马山文化小镇、蚕丛文化园和空港花田为载体,展现“蜀源农耕牧山行,会议文体花田间”的场景...
2022.09.08 19:14:00
-
读解辨析(一)
(一)“古祠高树”写出苏武庙苍古肃穆,渲染出浓郁的历史气氛,透露出诗人崇敬追思之情。李白《蜀道难》:“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茫然即渺然久远之意。古祠高树两茫然,是说祠和树都年代杳远。(上海辞书出版社《唐诗鉴赏辞典》)
(二)“...
2025.03.28 11: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