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1866条,用时0.089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修改。”   民法通过创设民事主体制度,确认和保护自然人、法人和其他民事主体的平等人格、平等权利能力,以及在一定条件下具备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能力、民事责任能力,给予每个人在终其一生中,自由而充分地实施民事行为、取得民事权利、实现民事目的的资格和可能性。民法为无行为...
    2009.08.24 14:16:00
  2. 彰等功能于一体,其卡号与志愿者身份证相匹配,一人一号。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后,可登录网站对其志愿服务自计时。因死亡、失踪、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未履行注册志愿者义务等情况,其卡号将被注销。   据统计,目前全市各级各类志愿者组织覆盖的人数已超过200万,而仅市级志愿服务项目...
    2009.11.17 10:08:00
  3. 业主委员会甚至提出,抛开相关部门的管理,由业主自行管理住宅社区。但是,居委会和行政主管部门却认为,业主委员会不是独立的法人,没有行为能力和责任能力,不能承载业主自治的功能。住宅社区并非独立王国,不应脱离居委会和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因此,有学者认为,业主委员会...
    2009.12.01 16:55:00
  4. 须排除权力与暴力的干扰,必须承认各主体之间的平等。用哈贝马斯的观点来看就是,通过平等对话达成共识必须满足以下条件:每一个有语言和行为能力的主体在自觉放弃权力和暴力使用的前提下,自由平等地参与话语的论证,并且在此过程中,人人都必须怀着追求真理、服从真理的动机和愿望。...
    2009.12.07 15:24:00
  5.   此次新政出台,受益对象由城镇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拓展至城乡有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有经营项目并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无不良信用记录、具备偿还贷款能力的妇女。同时,也将继续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登记失业的大专(技)毕业生、女大学...
    2010.02.04 09:47:00
  6. 释,也是对民法文化的最好体现。民事主体制度体现了民法对民事主体参与民法关系的独立人格的确认,在民事主体制度中规定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民事责任能力等,都是民法赋予人平等的民事主体资格,赋予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平等享有权利和承担责任的资格的表现。只有在涉及公共利益与社...
    2010.03.15 10:57:00
  7. 归属。   夫妻约定财产制的构成条件   自愿合法。夫妻双方约定财产所有权的归属将改变法定财产制的效力,因此夫妻双方应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否则不能对其财产进行约定。自愿是指夫妻双方对财产的约定是在真实自愿的情形下订立的。如果夫妻一方的内在意志与外部表达不符,则为意...
    2010.03.17 11:10:00
  8. 的规律之关注不同,实践哲学不去追问变动的对象背后的不变之根,它只是要探询一种人们面对千变万化的生活世界如何正确地行为的问题。这种行为能力,不是通过对一般规则的学习而后依照逻辑的方式推演就能够获得的。对象的非重复性以及可变性特征,决定了实践策略的变动性,也决定了人们...
    2010.05.14 10:04:00
  9. 收一年级新生时,一般只是问几个简单的问题,了解一下孩子是否掌握了幼儿阶段的知识点,而重点大都放在孩子性格特点和语言、动手、礼仪等行为能力的考察上,以掌握新生的基本情况,便于今后因人施教。   但想不到的是,现在的幼升小(幼儿园升小学)居然也正儿八经地考试,考试范围...
    2010.05.27 08:39:00
  10. 我们的世界司空见惯,可是只要不导致严重后果,孩子们不受虐待、不受伤害的合法权益又有谁来维护?成人合法权益受伤害,作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可以通过起诉、报案等多种方式讨回公道,可孩子们呢?据教育心理学家分析,一次殴打可能会在孩子内心产生数月的伤害,继而引发仇恨...
    2010.06.22 08:30:0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