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4135条,用时0.116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权利时,也更加自主,更加直接,方式也更多。在诸多方式中,有三种最为典型。一种是以消费者主权形式体现的对市场暴力的反抗;第二种是以行政诉讼、积极参与社区生活体现的对官僚体制的不满;第三种是环保行为。个体参与这些社会活动的主动性和热情远较于他们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参与,因...
    2009.04.07 15:12:00
  2. 件、2005年的安徽池州事件、2006年的浙江瑞安事件以及2007年四川大竹事件等等,我总结出四个特征:其一,因一些偶然事件引起,没有个人上访、行政诉讼等征兆,突发性极强;其二,没有明确的组织者,找不到磋商对象。绝大多数参与者与最初引发的事件并没有直接利益关系,主要是借题发挥,表达对社...
    2009.04.09 14:19:00
  3. 体性事件方面的法律法规主要涉及宪法、刑法、集会游行示威法及其实施条例、治安管理处罚法以及《信访条例》等,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也从发生学的角度,对群体性事件的法律途径解决进行了规定。此外,还有公安部制定的《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治安事件规定》等部门规章。 ...
    2009.05.07 14:06:00
  4. 用。他认为,从1990年代以来,公民维权行动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经济利益的维权,主要是消费者权益保护运动;二是对政府侵权行为的救济,表现为行政诉讼的发展。21世纪初,公民对权利的关注发展到生存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受教育权等,反映公民社会文化权利的提升;近年来,对公民宪法基本权...
    2009.06.02 13:46:00
  5. 656万,占国企就业人员总数的9.2%。职工下岗问题,标志着中国社会的利益结构变动幅度加大。   1998年,中国社会的干群矛盾出现突变。以行政诉讼案件作为一项指标来看,自1989年中国颁布《行政诉讼法》以来至1997年,全国行政诉讼案件数量年平均3万件左右,但从1998年开始,行政诉讼案...
    2009.06.02 14:09:00
  6. 民和公民组织可以定期对政府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质询,对政府官员的违法行为和不作为行为进行问责,这是公民问责的事中问责;公民可以通过行政诉讼和公益性诉讼的方式对政府和政府官员进行问责,要求其承担责任或给予赔偿,这是公民问责中的事后问责。   再次,建立公民问责的激励机制...
    2009.06.24 13:55:00
  7. 在行政审判领域,实践中就总结了很多审判经验,其中我认为有两条影响深远,一是协调或和解制度的创立;二是法律原则的适用。按照我们现行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案件是不能调解的,但经过长期的审判实践,审判经验告诉我们,行政案件并非绝对不可协调或和解,相反,协调或和解有利于发...
    2009.07.08 10:44:00
  8. 看作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特别授权,但这并没有改变审计权是行政权的属性,所以被审计相对人对审计机关不服的可以向相应级别的人民法院提出行政诉讼,但是不能向政府法制部门提出象征复议。   7、完善财政部门的监督。制订统一的《财政监督法》,依照“角色不得错位,利益不得冲突”的...
    2009.12.01 17:03:00
  9. 案件查办“五步工作法”,大大提高了查办案件的能力。2009年以来,该处共受理、自查运政违法案件785起,结案率100%,且无一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发生。   一是在收集案件线索时,注重一个“广”字,突出一个“稳”字。为便于群众对运政违法问题的投诉、举报,他们开通了“96520”...
    2010.02.03 09:04:00
  10. 建设、户外广告标牌等执法活动中,决不能走“捷径”,进一步修订完善百分考核制度和过错追究责任等制度,坚持集体通案制度,从源头上减少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案件;全面推行“说理式”执法文书,强化事前控制、事后追究、惩防并重的原则,执法文书做到字迹工整、事实清楚、引用法律法规...
    2010.03.24 08:58:0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