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114条,用时0.049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结。   当时影响:福山《历史的终结和最后的人》一书一经出版,就引起了各方面的热烈反应,曾连续数周名列畅销书排行榜之首。由此在东西方学术界掀起了轩然大波,赞成、反对之声此起彼伏,很快形成了一股弥漫全球的“终结热”。与此同时,苏式政治制度遭到广泛批评,许多发展中国家纷...
    2009.04.01 09:43:00
  2. 又是一个现实主体,既是一个文化概念,也是一个政治概念。作为一个主体性概念,国人的认同经历了由文化到种族,由种族到国家的深化过程,西方学术界表述为“由天下到国家”的变迁过程。“中华民族”概念的主体是在中西对比视野中,经历过黄种—白种的人种学认同、华夏—夷狄的种族认同,...
    2009.04.22 14:43:00
  3. 保护的责任。这样的思想理论对当前“自然界”遭受惨重地破坏,是很有意义的,因而也可以说它有“共通价值”的意义。其实这种观点,在当今西方学术界也有,例如怀特海的过程哲学(process philosophy)就曾提出“人和自然是一生命共同体”这样的命题。该命题深刻地揭示着人和自然之不可分...
    2009.05.04 10:48:00
  4. 要积极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文明成果包括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搬西方那一套,绝不搞多党轮流执政、“三权分立”和两院制。   西方学术界认为政党制度结构模式一般包括一党独揽、两党轮替和多元竞争。而对我国政党制度的分析可以得知,它既不是一党独揽,也不是两党轮替,更不是...
    2009.08.06 11:22:00
  5. 路考古研究》、《丝绸之路岩画研究》、《丝绸之路古代种族研究》、《丝绸之路宗教研究》等。   一   “丝绸之路”这一概念的提出源自西方学术界在东亚国家,特别是19世纪前后在中国西北广大地区考古的新发现。同时也昭示着人们对中国丝绸以及其经济活动在东西方关系中显著作用的认可...
    2010.01.14 10:16:00
  6.   内容提要:“民主普适论”虽为西方学术界提出,但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并没有形成基本的共识。对“民主”概念的现代解读有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之分: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以阶级性、实践性和科学性为本质特征;非马克思主义的民主经验概念,影响较大的有精英主义民主理论和多元主...
    2010.02.04 11:18:00
  7. 如何做才能以较小的代价,达到宝贵的一致?   在观点竞争中如何增进社会团结,是现代政治令人头痛的难题。近年来,协商民主之所以成为西方学术界的一个热门领域,既是基于他们对自身民主体系积弊的反思,也是因为更多人看到了协商之于民主的独特价值。正如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郑万通所...
    2013.03.04 08:34:00
  8. 理论界围绕中国道路展开了一场争鸣。两名美国著名学者——麻省理工学院的阿西莫戈鲁和哈佛大学的罗宾逊出版的《为什么国家会失败》一书在西方学术界引起争议。该书认为,不采取西式民主制度的国家最终将走向治理失败,因此中国道路不可持续,最终会被证明是一次“短命”的发展实践。西方...
    2013.04.12 09:39:00
  9. 界和政策界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至今绵延不绝。在这场运动中所产生的诸多理论和观念,如“政府再造”、“摒弃官僚制”等,更引发了非西方学术界的空前热情和改革政府机构的激动情绪,并在事实上不同程度地成为影响世界各国政府改革的重要理论依据和观念来源,而承载着重要公共管理职...
    2013.05.02 14:49:00
  10. 会召开后,人民政协成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同时也成为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继续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学术界逐渐兴起协商民主的研究,这是对选举民主过于强调自由而忽视平等倾向的一种补充或纠正。一些西方学者甚至断言:当代政治正在“从‘以投票...
    2013.09.10 08:53:0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