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下,世称阳明先生。他出身书香世家,28岁中进士后,担任刑部、兵部主事。明武宗时,宦官刘瑾一度专权乱政,王守仁挺身疏救被捕的20余位言官,惹怒刘瑾,被廷杖后贬为贵州龙场驿丞。刘瑾被诛后,王守仁的政治地位迅速上升,先后担任庐陵知县、南京刑部主事、右副都御史、南京兵部...
2009.06.03 16:40:00
-
那句“你是不是党员”也是如此,有逯军“因言遭轰”的前车之鉴,说这些官员未受触动不太可能,可身在其位,语言习惯不是说改就能改的。官言官语深植于那种垄断资源和不受监督的体制,什么样的权力生态决定什么样的权力话语。掌握了这种权力后,面对公众时的腔调、优越感和统治欲就...
2009.11.13 15:51:00
-
“反求诸己”等哲言睿语和仁声贤迹,至今依然是国人自我修养所推崇、熟悉并且躬身实践的方式。至于“闻过则喜”“树木求谤”“廷争面折”言官奏劾、清流评议更是传统政治文化中引以为荣、于今天依然富于借鉴意义的高尚品质。这样厚重的自我修养传统和广泛的“切直求谏”、广开言路...
2013.10.09 14:49:00
-
相互攻讦。为了巩固光绪皇帝的地位,帝党主战,但却拿不出克敌制胜的办法。慈禧太后为了不耽误自己的60岁大庆,支持李鸿章对日妥协。御史言官主战,他们没有实权,不敢得罪慈禧太后,便把攻击的矛头对准了李鸿章。朝廷和政府难以形成对日作战的领导核心。
面对日本大举出兵,李...
2014.06.25 08:54:00
-
相互攻讦。为了巩固光绪皇帝的地位,帝党主战,但却拿不出克敌制胜的办法。慈禧太后为了不耽误自己的60岁大庆,支持李鸿章对日妥协。御史言官主战,他们没有实权,不敢得罪慈禧太后,便把攻击的矛头对准了李鸿章。朝廷和政府难以形成对日作战的领导核心。
面对日本大举出兵,李...
2014.06.25 12:12:00
-
心灵的洗礼。到大连日俄战争史迹前,看到“百年城雕”的无字书,又一次亲见侵略者践踏中国土地的铁证;到沧州,认识一位历史上直言敢谏的言官;到厦门,在琴声悠扬中感受到包容的品质;到苏州,仿佛听到古人在寒山寺悠远的吟哦声……数不清的“无字天书”,不仅让我们流连忘返,更...
2014.06.27 16:16:00
-
况下,统治集团能够比较广泛地体察民情、听取谏议,使民意得以比较顺畅的表达和实现;而在君主昏庸横暴之时,则会发生激进的政治抗议,如言官诤谏、清流集会、公车上书等。这些抗议活动都本着“为民请命”的宗旨,民本思想为其提供了道义支撑和实践动力。
第四,“导民使言、兼...
2015.04.05 07:54:00
-
况下,统治集团能够比较广泛地体察民情、听取谏议,使民意得以比较顺畅的表达和实现;而在君主昏庸横暴之时,则会发生激进的政治抗议,如言官诤谏、清流集会、公车上书等。这些抗议活动都本着“为民请命”的宗旨,民本思想为其提供了道义支撑和实践动力。
第四,“导民使言、兼...
2015.04.05 07:54:00
-
设立十三个刺史,用于监督地方长官,其中腐败问题就是刺史监督和汇报的重要事项;同时,汉朝出现了第一部地方监察法,随之而来的是各地言官的纷纷出现。
魏晋至隋唐时期,监察制度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和完善。魏晋南北朝时期,一方面,统一监察机构在中央御史台脱离位于九卿的少...
2015.09.14 08:57:00
-
设立十三个刺史,用于监督地方长官,其中腐败问题就是刺史监督和汇报的重要事项;同时,汉朝出现了第一部地方监察法,随之而来的是各地言官的纷纷出现。
魏晋至隋唐时期,监察制度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和完善。魏晋南北朝时期,一方面,统一监察机构在中央御史台脱离位于九卿的少...
2015.09.14 08: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