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袁世凯以软硬兼施的伎俩逼迫这位文豪为他撰写“劝进表”的时候,章太炎以大无畏的勇气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某忆六年四月八日之誓词,言犹在耳。公今忽萌野心,妄僭天位,匪惟民国之叛逆,亦且清室之罪人!某闲处京师,生不如死。但冀公见我书,予以极刑,较当日死于满清恶官僚之手,...
2009.11.17 10:22:00
-
“故窒脑之祸,自考试始”,由此,国人创造力匮乏,与西方拉开了差距。
另一位教育先驱蔡元培在上任北京大学校长时的一番话语,言犹在耳,振聋发聩:“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
2010.09.20 08:40:00
-
镇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再一次上门来看望老两口。“对生活要充满信心,年底我会再来看你们的! ”这是半年前蒋书记第一次上门时说的话。言犹在耳,昨天,书记“如约而至”让老两口倍感亲切。几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范金福和老伴激动地说:“看到党委和政府领导,就像看到亲人一样……”...
2011.01.15 11:21:00
-
“打工挣钱,天经地义!你拖欠工资就没有良心!”人社部一位同志的疾呼言犹在耳。而更鼓舞人心的,是各地各部门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的切实行动。自去年以来,人社部等四部委组成联合督查组赴津、冀、辽等10个省份检查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北京市为3.9万名农民工追发工资1.7亿元,...
2011.01.31 08:49:00
-
2008年,市市容市政管理局成立之初响亮地提出“用三年的时间,将苏州打造成最干净城市”,言犹在耳,时光飞逝。这三年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市容市政管理战线的工作者们为之付出了多少,收获了多少;作为一个普通市民,你又知道多少——
在以下罗列的40件大事中,你最关心的...
2011.09.07 12:20:00
-
主要力量争投入、跑项目、搞建设,以此增强淮阴跨越赶超后劲,实现工业持续领跑。”区委副书记、区长徐东海来淮工作后让人热血沸腾的话语言犹在耳,只争朝夕、时不我待之情溢于言表。
在淮安强化工业支撑发展全市经济过程中,淮阴激情落子:“三区引领强工业,五大板块挑重担”理念...
2012.09.28 08:56:00
-
”,仍是永不过时的考题。
领航者的警醒,彰显了对党的责任。“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小平同志南方谈话时的谆谆告诫言犹在耳。经济问题难不倒我们党、外部的敌对和封堵搞不垮我们党,腐败问题才是执政党的致命伤。物必先腐,而后虫生,“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
2012.11.26 09:15:00
-
之际,履行在自己逃亡至楚国时对楚王的承诺做到“退避三舍”。时至今日,诚信却由于物质文明的发展而产生了缺失,味千拉面“骨汤门”事件言犹在耳,三鹿毒奶粉闻之色变,烧烤使用劣质肉类,山东的有毒姜,不说层出不穷,但是却断断续续被揭露在发生,为了牟取利益,商家的操守底线一降...
2013.05.22 14:22:00
-
重要的底线,依然是普通家庭孩子改变命运的最大希望。”今年高考首日,《人民日报》曾以《以公平的名义向高考致敬》为题捍卫当前高考制度。言犹在耳,随着高考进入录取环节,花样繁多、内幕重重的加分制度,则再一次引发民众的公平焦虑。
引爆舆论热点的是清华大学。该校四川招生组在过...
2013.07.02 09:07:00
-
的地方。60多年前开国领袖从这里出发,“进京赶考”。60多年后,新一届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又从京城来到这里,说“‘赶考’远未结束”。一个言犹在耳,一个振聋发聩,不仅表明了我们党的事业薪火相传,而且表明了后来人要把党未竟的“赶考”继续下去的坚定信心和决心。
“新中国从这里...
2013.07.26 08: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