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这一活动大大激发大学生阅读鲁迅及其作品的兴趣。濮存昕与青年学子聊电影、侃人生、谈理想,给学生一首又一首地朗诵诗歌,仿佛当年的鲁迅先生又回到了他深爱的青年当中。“我观鲁迅”征文比赛,把电影引起的感性触动提升为学生们继承鲁迅精神的理性思考。
...
2009.02.18 11:18:00
-
进行社会改革,而这些都是在为社会改革作先导。
五四时期,产生了很多新文体。小说的地位被抬高了,但小品文的成功还在小说、戏剧、诗歌之上。莎士比亚作为戏圣,并没有引起大家很大的兴趣,倒是大家都说易卜生好,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五四是一个探索性的、个性活跃的时代,而...
2009.04.27 10:01:00
-
传播有两个向度:空间与时间。不仅“传之四海”的空间普及,“流芳千古”的时间普及也是大众化的表现。李贺、李商隐生前少知音,但他们的诗歌几千年持续流传,成为文化传统的一部分。诗歌的这种隔世效应也是一种常见的大众化现象。唐诗宋词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也是大众化程度最...
2009.05.21 13:25:00
-
发,它的浪漫的诗情之美和昂扬的阳刚之气,成为我们民族可贵的人文底蕴,爱国爱民情怀成为一种崇高激励,一种纯真操守。端午节又被称为“诗歌节”,人们在这一天借纪念屈原而“诗言志、歌咏言”,以抒发情感来传承精神。
传统节庆活动,总有丰富多彩的民俗仪式和生动鲜活的庆典...
2009.05.27 15:40:00
-
关键词:齐梁诗风;中唐;复苏;原因
齐梁文学在历史上得到几乎是众口一词的斥责,成为轻绮浮艳文学的代称。从现存的齐梁诗歌作品来看,应制、应教、同题共赋、相互酬唱的作品居多,而且争胜斗艳的色彩较为浓厚。由于作者的生活范围和生活方式的限制,他们的视眼大...
2009.06.19 11:18:00
-
《环境权益论》日前又随即面世,因为在我看来环境权益不仅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也是通向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
如同诗歌是文学桂冠上的明珠一样,文化的发展、意识的觉醒是任何一个社会文明形态发展演进的最高层次和必然选择。就生态文明而言,物质范畴如生态建...
2009.06.22 10:31:00
-
贤犹未能尽其致,後有作者,必将有取于斯”,以及“舍俗游玄,绝求胜之心,则必有合矣”(《尔雅台答问补编》),固然表达的是他关于我国诗歌流变的史识,但如认作是他的自评,亦若何苻契。当然禅悟和理趣不等于在诗中说理,而是诗旨的幽深。
马先生所以擅长诗道,首先在于他是...
2009.06.26 10:15:00
-
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一些离退休老干部、老工人、老教师等也纷纷围绕《六个“为什么”》,自发撰写体会文章、读后感以及诗歌等,表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理论体系的高度认同。
……
各地各部门的领导干部也纷纷表示,下一阶段,要按照中央要求,进...
2009.07.01 15:28:00
-
的距离。“五四”新文学革命以后,在外来的文学形式的影响下,能够全面展示中国人的现实生活的新的文学形式产生了,鲁迅的小说、郭沫若的诗歌、曹禺的戏剧等等都是最能体现我们的民族精神的文学形式。对于那些所谓“70后”、“80后”的作家来说,不能因为自己的好恶而随意否定我国...
2009.07.10 14:45:00
-
属于哪个类别,都追求语言文字本身的审美效果,于字里行间浸透了一种感染力。“诗文评”话语就更是如此,许多评论文字本身就是一篇优美的诗歌或散文。现代学术文字却越来越趋向于干巴、冰冷与艰涩,好像惟其如此才显出学问来,还美其名曰:这是学术语言。其实深刻的道理完全可以通...
2009.08.04 15: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