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新诗期间多彩的具现,以及它们间互渗互动关系在抒情形象塑造中复杂的呈示。《二十世纪新诗综论》把现代新诗与当代新诗打通,分诗潮、诗质、诗体三方面在更大范围内对新诗本体作了整体性研究。就创作诗潮历时形态的考察而言,它有新诗史的价值。这一卷最可注意的是第三、四章的...
2010.04.06 08:40:00
-
媒体的积极推动;其次是历程的三元结构——诗界革命时期、20世纪初到新诗运动前的时期、新诗运动时期;再次是诗歌现代转型的三元结构——诗质的现代转型、诗语的现代转型和诗体的现代转型;第四是诗歌自身的演进——诗歌翻译、理论争鸣和创作实践。以上研究说明:中国现代诗体的发...
2016.06.22 17:39:00
-
结果。研究中国新诗的发生,其理论指导意义非常重大。新诗发生史即中国诗歌由传统到现代、由古典型到现代型的转型史。它涉及到中国诗歌的诗质、诗语和诗体等方面深刻的现代嬗变,影响着整个中国新诗的发展线索,改变着中国诗歌的发展面貌。
新诗发生史研究是新诗研究的重要话...
2016.06.22 17:42:00
-
在此基础上强调用宽严相济的观点评价汉语十四行诗,强调创作中保持十四行体原本精神的必要。
(9)成果提出十四行体成功移植中国是诗质、诗语和诗体三者互动的结果,提出十四行体的中国化与现代化结合的观点,认为中国十四行诗发展方向是:在现代生活和现代汉语语境下,根据汉...
2016.06.23 15:10:00
-
的规律。作者把新诗发生放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中去考察,突出了急剧的社会变动、中西的文化碰撞和媒体的影响推动,认为新诗发生是中国诗歌的诗质、诗体和诗语的现代转型过程,诗人的翻译、创作和理论共同推动中国诗歌由古典到现代的转型。
本著内容包括上下两篇加上余论和附录。上...
2016.06.23 15:19:00
-
媒体的积极推动;其次是历程的三元结构——诗界革命时期、20世纪初到新诗运动前的时期、新诗运动时期;再次是诗歌现代转型的三元结构——诗质的现代转型、诗语的现代转型和诗体的现代转型;第四是诗歌自身的演进——诗歌翻译、理论争鸣和创作实践。以上研究说明:中国现代诗体的发...
2016.06.22 17:39:00
-
把我看到的、听到的、体验人生的酸甜苦辣等,都变成文字,没有其他的想法。”
翻看他创作的诗,也的确如此,身为泥瓦工的他,写出的诗质朴中蕴有真情,《土建人——我的建筑兄弟》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诗中写道:“一砖一瓦一刀泥,一朝一暮一烈日。一楼一墅千百座,未知何人入...
2017.01.19 13:51:00
-
了与古典诗歌不同的陌生化效果。
当然,现代汉语虚词的大量入诗,也带来了诸如诗形散漫、诗味寡淡等问题。虚词使用不当也会影响诗情、诗质、诗思的表现。如何在新诗中恰当运用虚词,还需要不断地探索与实践。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现代汉语虚词与汉语...
2018.10.29 10:04:00
-
响力的剧作品牌和大量的固定观众,亦可采取单元剧、系列剧的形式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分批拍摄。又如一些名著改编、红色经典,其原著的史诗质感需要由宏大叙事来完成。针对这些剧作类型并不是非要限制其剧集长度。像是重大革命题材剧如《解放》,重大历史题材剧如《大秦帝国》等,...
2020.04.08 09:01:00
-
响力的剧作品牌和大量的固定观众,亦可采取单元剧、系列剧的形式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分批拍摄。又如一些名著改编、红色经典,其原著的史诗质感需要由宏大叙事来完成。针对这些剧作类型并不是非要限制其剧集长度。像是重大革命题材剧如《解放》,重大历史题材剧如《大秦帝国》等,...
2020.04.08 09: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