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不做作。但是富于感情变化的抑扬顿挫总比生冷平板的语调感人。
除了上述五点,还要警惕一个很容易破坏语言意境的现象——过分使用语气词,口头语。例如,不要老是用“那么”、“就是说”、“嗯”等引起下文。
三、面试中两种情况的语言技巧:
1. 发表意见时的语言技...
2012.11.02 20:34:00
-
过比较,何丹宁总结出南京话与普通话在韵母、声调等方面的区别。
除此之外,何丹宁还发现,其实相对于普通话而言,很多人名、地名、语气词等,用南京话说的时候跟英语更为接近,“比如说我的家乡俄亥俄州,或者说我的妈呀,我的乖乖,这些用英语念和用南京话念的时候感觉很像。”...
2013.07.16 16:20:00
-
多年叨,现在唻(la)是个地级市,下头管叨(音ne)启东市海门市如皋市……”
“说常州”视频和苏州话语气相近,多了“则”“霍”之类的语气词,
87岁南京话发音人吟唱《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在方言诵经典板块中,“打头阵”的是南京话吟唱刘禹锡...
2013.09.13 08:27:00
-
拉近群众距离手段上的探索和创新。不过所谓“过犹不及”,凡事需要把握一个“度”,“卖萌”亦是如此,“可爱”与“恶心”可能就在一个语气词之间。
适当的“卖萌”的确有助于信息发布和官民互动,但是真正支撑和维系政务微博活力和公信力仍然是准确、权威、有效地公布政府信息...
2014.04.25 10:48:00
-
许多独特而神奇的想法,希望你多多表达!”
套话、俗话不爱用,老师们的评语流行“私人订制”
出现“萌萌哒”、“任性”等热词,语气词也变多了
记者采访中发现,和学生的自评一样,如今老师们写评语也越来越有个性,不仅称谓都是从该生变成了“你”,还且还多了很多比如...
2015.02.06 08:35:00
-
语法上有区别,笔者赞同郭锡良先生的观点。他认为“于”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於”直到春秋時期的金文中才出現。“於”最早是表示感叹的语气词,代指“乌呼”的“乌”。在作为介词的时候,“於”更多是作为“于”的变体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取代“于”的位置。到战国时期基本已...
2015.04.10 16:02:00
-
上的基本都是礼让之人,自然也没了脾气。而出租车司机张伟国却从无锡话上进行了分析,他说:“无锡人说‘不’是说‘弗’,一些句子结尾的语气词不用‘了’ 而用‘哉’”,这些都传出浓浓的书卷气,怎么会“彪悍”呢。
不过,也有人对此排行榜的说法表示认同,网友“YEO”认为,...
2016.02.26 09:37:00
-
上的基本都是礼让之人,自然也没了脾气。而出租车司机张伟国却从无锡话上进行了分析,他说:“无锡人说‘不’是说‘弗’,一些句子结尾的语气词不用‘了’ 而用‘哉’”,这些都传出浓浓的书卷气,怎么会“彪悍”呢。
不过,也有人对此排行榜的说法表示认同,网友“YEO”认为,江...
2016.02.26 14:17:00
-
上的基本都是礼让之人,自然也没了脾气。而出租车司机张伟国却从无锡话上进行了分析,他说:“无锡人说‘不’是说‘弗’,一些句子结尾的语气词不用‘了’ 而用‘哉’”,这些都传出浓浓的书卷气,怎么会“彪悍”呢。
不过,也有人对此排行榜的说法表示认同,网友“YEO”认为,江...
2016.02.26 14:17:00
-
错误,随文指点。我特别有同感的是作者对“其”字的辨析:“其为人也”中的“其”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虚词,大多数情况下是代词,有的时候是语气词,这里是代词。“其”作代词的时候一般是物主代词,而不是人称代词,可译作“他的”而不是“他”,用英语来比较,“其”相当于his,而不是...
2016.07.12 09: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