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14条,用时0.01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为什么能治理好天下,得到老百姓的赞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尧虽然很贤明,但仍觉得自己能力有限,因而在自己的住宅前设了“敢谏之鼓”和“诽谤之木”。无论谁有了好的建议,都可以击鼓请尧出来面谈;有了意见,都可以在专设的木桩旁向尧提出来。今年年初,习近平同志在与党外人士座谈时...
    2013.06.07 09:38:00
  2. 一场大战,拯救了无数生灵。   历来有所谓“诽谤妖言罪”,百姓议论朝政时常被定罪。文帝说:“古时治理天下,朝庭设有‘进善之旌’‘诽谤之木’,让人们站在旌下议论朝政,在木板上书写建议。今法有诽谤妖言之罪,是使众臣不敢尽情,而上无由闻过失也。将何以来远方之贤良?”于是坚...
    2013.09.23 10:00:00
  3. 雕有文字的矩形石额及其上下两方的绳辫纹神道柱(又称陵墓华表),可以想见其原始形态,在直立的木柱上绑扎有水板供人书写意见的尧舜时代“诽谤之木”,所异于诽谤之木的是用材质地变化,绳辫纹则应是对绑扎木板绳索艺术移位和美化。神道石柱外凸的束竹纹和内凹槽纹的组合、运用,使柱身...
    2015.10.20 14:36:00
  4. 而在于意识到诱惑背后的危险,并做出事先的约束。这个道理不少人懂得,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说:“古之圣王,患其有过而不自知也,故设诽谤之木,置敢谏之鼓,岂畏百姓之闻其过哉。”对于党员干部来说,主动接受监督,让“神志正常的自我对酩酊大醉的自我送出绳索”,这既是可贵的品...
    2017.04.05 08:59:00
  5. 而在于意识到诱惑背后的危险,并做出事先的约束。这个道理不少人懂得,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说:“古之圣王,患其有过而不自知也,故设诽谤之木,置敢谏之鼓,岂畏百姓之闻其过哉。”对于党员干部来说,主动接受监督,让“神志正常的自我对酩酊大醉的自我送出绳索”,这既是可贵的品...
    2017.04.05 09:25:00
  6. 而在于意识到诱惑背后的危险,并做出事先的约束。这个道理不少人懂得,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说:“古之圣王,患其有过而不自知也,故设诽谤之木,置敢谏之鼓,岂畏百姓之闻其过哉。”对于党员干部来说,主动接受监督,让“神志正常的自我对酩酊大醉的自我送出绳索”,这既是可贵的品...
    2017.04.05 14:17:00
  7. 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   一、深刻认识全媒体时代的挑战和机遇   大家读历史都知道,《吕氏春秋》里讲:“尧有欲谏之鼓,舜有诽谤之木。”“谏鼓”、“谤木”就是为了收集舆论。陈胜、吴广起义时让人在帛上用朱砂写了“陈胜王”3个字塞到鱼肚子里,还让人学狐狸叫“大楚兴,...
    2019.03.18 09:21:00
  8. 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   一、深刻认识全媒体时代的挑战和机遇   大家读历史都知道,《吕氏春秋》里讲:“尧有欲谏之鼓,舜有诽谤之木。”“谏鼓”、“谤木”就是为了收集舆论。陈胜、吴广起义时让人在帛上用朱砂写了“陈胜王”3个字塞到鱼肚子里,还让人学狐狸叫“大楚兴,...
    2019.03.18 09:21:00
  9. 要是对国家提出什么意见或建议,随时可以击打这面鼓,尧听到鼓声,立刻接见并认真听取意见。为方便民众找到朝廷,他让人在交通要道设立“诽谤之木”,即埋上一根木柱,木柱旁有人看守,民众有意见,可以向看守人陈述,如果来人愿意去朝廷,会给予指引。尧经常说:“如果有一个人挨饿,...
    2022.11.10 21:56:00
  10. 应与尧舜时代“谏鼓谤木”之“谤木”形象有关,“谤木”是华表的原始雏形。   晋人崔豹撰《古今注·问答释义》中有程雅之问:“尧设诽谤之木,何也”?董仲舒的回答是:“今之华表木也,以横木交柱头状若花也。形似桔槔,大路交衢悉施焉。或谓之,表木,以表王者纳谏也,亦以表识衢...
    2022.12.09 14: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