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情节恶劣的,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论。” 谢望原认为,我国刑法规定的诽谤罪一个显著特点是,只有“情节严重的”诽谤行为才构成诽谤罪,而一般的诽谤行为只能作为民事侵权或行政违法行为处理。何谓“情节严重”是诽谤罪认定中的一大难题。 解释规定,具有下...
2013.09.10 08:30:00
-
的,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论。与其他国家刑法关于诽谤罪的规定相比,我国《刑法》规定的诽谤罪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只有“情节严重的”诽谤行为才构成诽谤罪,而一般的诽谤行为只能作为民事侵权或行政违法行为处理。
何谓“情节严重的”?长期以来,这一直是诽谤罪认定中的一大难...
2013.09.12 15:44:00
-
的,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论。与其他国家刑法关于诽谤罪的规定相比,我国《刑法》规定的诽谤罪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只有“情节严重的”诽谤行为才构成诽谤罪,而一般的诽谤行为只能作为民事侵权或行政违法行为处理。
何谓“情节严重的”?长期以来,这一直是诽谤罪认定中的一大难...
2013.09.13 09:05:00
-
高法新闻发言人孙军工公开表示,司法解释第二条第(二)项规定,“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应当认定为诽谤行为“情节严重”。上述危害后果如果在现实生活中发生,则不问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或者被转发次数,即可直接认定为“情节严重”,依法予...
2013.09.13 09:06:00
-
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也严重扰乱了社会管理秩序。必须注意的是,某些犯罪一旦与信息网络相结合,其社会危害性甚至超过传统的犯罪行为。以诽谤行为为例,网络中信息传播的高速化、无限复制性和延展性,使得网络诽谤信息不再受时空的束缚而得以无限扩展,海量的网民通过转发、评论等方式...
2013.09.13 15:52:00
-
有关部门打出了一套有力的司法组合拳,也表明法律对网络谣言选择了零容忍的态度。
《解释》对于网络空间中诽谤罪的认定标准、哪些诽谤行为属于“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公诉案件进行了详细规定,为严厉制裁网络空间中的诽谤犯罪提供了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法律依据。同时,...
2013.09.16 09:06:00
-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罪的认定问题 首先,明确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罪的行为方式。《解释》第1条规定了诽谤行为的具体方式包括“捏造并散布”、“篡改并散布”、“明知虚假事实而散布”三种情形。所谓捏造,系指无中生有、凭空制造虚假事实;所谓篡改,...
2013.09.16 09:10:00
-
挥出正能量,还离不开法律的保驾护航。前段时间,“网络大谣”们在公安部门等的联合打击下,纷纷现出原形。“两高”及时发布意见,对网络诽谤行为等进行了界定。这些与发挥网络监督的正面作用非但不冲突,而且有利于网络监督走得更加健康长远。毕竟,网络不是放纵和暴力的场所,而是民...
2014.01.06 10:39:00
-
网络典型违法行为的规制,从而提高网络青年的道德警觉,实现对网络恶习的纠偏,成为网络建设的一个重要形式。司法解释对网络行为中的违法诽谤行为起到了一定的制止作用,青年内心的道德观念得到了一定约束,有助于现代青年的道德建设。因此,司法解释的规制形式应当在未来予以加强。基...
2014.08.06 15:14:00
-
律和社会规则相互配合协调发挥作用。同时,对于当前社会领域的突出违法行为要予以重点治理,比如市场主体欺诈行为、舆论参与主体造谣诬陷诽谤行为、公权力主体侵犯基本人权的行为、越轨主体的重复违法犯罪行为、争议主体的虚假诉讼和无理缠讼闹访行为,等等,赢得社会有序运行的良好格...
2014.09.16 07: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