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此来看,改革 “市管县”体制最大的好处,就是有利于解放和发展县域经济,最直接的受益者则是农民。假如县级政府获得了更多的财权和行政权,由于他们直接面向农村,那么,各个县就可以根据当地经济的具体情况,制定政策,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对于像粮食、油料、...
2009.02.24 10:43:00
-
们的孩子上这样的学校?”
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是与当时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的。国家实行财政体制改革,乡级政府有了一定的财权,而且,当时国家允许集资,农村可以征收教育费附加。这样,财政体制改革使乡级政府手中有了钱,分级办学明确了乡(镇)的办学责任,这样,...
2009.03.09 15:47:00
-
离了法定的轨道。(2)权责脱节。有的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重权轻责,随意决策,出了问题无人承担责任。(3)权力寻租。有的掌握一定物权、财权、事权的行政主体,把手中的权力作为交易的筹码,利用项目审批、土地批租、工程招标、银行贷款等为部门或个人谋取私利,将公共权力部门化...
2009.03.31 10:00:00
-
促进公共利益为目标导向。实证地看,除公共利益以外,政府也具有自身的利益诉求。在分税制体制下,好的税源总是层层上收,城市政府事权和财权不对称,在财政上面临很大压力。为了维持财政运转,政府不得不在税收之外寻找新的收入来源。于是,土地批租和城市开发变成了一座金矿。城...
2009.05.15 10:29:00
-
层财务管理与村务公开管理的关系
农村基层理财制度与财务管理至今仍缺乏科学合理和统一的规范化模式。为确保农村基层组织能正确行使财权,实行“村帐镇管、组帐村管”和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对原本过于集中的财权进行合理制约。一是全面推行“阳光财务”工程,要根...
2009.05.27 15:40:00
-
制开始。全国有11个省份在全省范围内实行了“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应该说实行“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对于减少中间截留、扩大县域财权具有重要作用。但限于我国国情,在人事权仍然掌握在地级市的情况下,这种省直管县的财政体制实行起来必然大打折扣。当前的行政管理采取的...
2009.06.02 14:31:00
-
权力监督不到位。某些农村基层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群众意识和民主意识不强,决策不民主,搞“一言堂”、“家长制”,集人权、事权、财权于一身,既是决策者,又是执行者,也是监督者,权力过于集中,监督难以到位。其他党员干部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怕惹人、怕惹...
2009.06.17 10:16:00
-
心是确立一级财政,并使这级财政拥有能够基本满足自己需要的自主财力,再辅之以一定的转移支付财力,这样才能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办。
财权与事权的统一,是分税制财政体制正常运行的又一基本要求。从现在的发展趋势看,一是中央财政的职责重大,如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促进区...
2009.06.30 16:01:00
-
的评价指标,来评价县一级党委和政府的工作。如果这些问题都解决了,那么城乡统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工作就会呈现出新的局面。
财权事权不匹配:中西部县域发展的最大难题
因为我国县域发展差距较大,东部有些县域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程度了,发展得相当不错。但是...
2009.07.01 15:28:00
-
过去发挥了城乡合治、以市带县的功能,但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其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也日益显现。由于各财政层级间“事权重心下移、财权重心上移”,我国基层财政尤其是县乡财政形成了难以破解的财政困局。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张占斌分析认为,这种旧体制有很...
2009.07.17 10: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