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世而斩”,说的是封邦建国的制度下,贵族上层的利益分配在制度保障下也很难长久延续,祖孙五代是一坎儿,未必传得下去。贞观时期的名相贤臣与唐太宗共创辉煌,居功至伟,他们的子孙的下场却往往很悲惨。毛泽东主席当年曾经借战国策里触龙说赵太后的故事来提醒党的干部要对培养教...
2009.08.24 14:30:00
-
出自此。
3.诸葛亮(三国,181—234)《出师表》提出忠心耿耿的为臣之道和勤恳不怠的敬业精神。名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亲贤臣,远小人”、“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等广为流传。
4.魏征(唐,580—643)《谏太宗十思疏》探讨一个政权怎样才能巩固,并...
2009.08.26 14:32:00
-
书报架位于2楼楼梯转弯处。架上有《扬州晚报》、《新华日报》、《读者》等报刊杂志,报架上方提示:请看后归还,以便互相传阅。75岁的韩贤臣,每天负责更换报纸、整理杂志,为及时周转,他经常楼上楼下跑,督促居民抓紧时间阅读。
韩贤臣以前在文化会堂工作,酷爱文化艺术。...
2009.11.18 09:59:00
-
曼齐刻尔特会战的胜利者艾勒卜·艾尔斯兰(意思是勇猛的狮子)是塞尔柱王朝的缔造者塞尔柱的重孙;他生于1029年,1063年成为苏丹。在贤臣尼札姆·穆勒克的得力辅佐下,他统治着一个从河间地带一直到美索不达米亚的庞大帝国。人们对他的性格所知甚少,但有关他的记载清楚地表明,...
2009.11.20 14:35:00
-
的主要习俗。厦门大学教授陈培爱说,正因为有了龙舟竞渡,端午节可以说是我国的“水上狂欢节”。
龙舟竞渡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划船追赶拯救。之后的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人们借划龙舟驱散江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陈培爱说,竞渡之习从此盛行于长江...
2010.05.31 10:02:00
-
平者多称“文帝”。文治武功如鸟之双翼,不可或缺。唐代名相魏徵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就提出了“文武并用”的治国方略。古代优秀的帝王及贤臣大都是文韬武略的全才。
古体“文”字,像一个张开双臂、叉开双腿、胸膛上刺有图案的人。远古时代,原始部落都有文身的习俗。春秋时的...
2010.12.30 08:41:00
-
到人们对于端午节文化层面的不同思考:一是着眼于人类自身,从个体到家庭、到族群,从生存安全到种族繁衍;二是着眼于国家命运,期待明君贤臣。归根结底指向共同一点:人的自身命运的安危,人的自身生存与发展。
基于这点,当下我们应该充分挖掘这类节日的文化内涵,并且结合苏...
2011.06.07 09:15:00
-
寒食节是我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寒食,顾名思义就是不生火做饭,吃冷食的意思,而这一天是用来怀念春秋时期一个叫介子推的贤臣的,他死于一场森林大火。每逢他的忌日,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人们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而在我们南方,则以青团和糯米糖藕为主。
提起青团...
2012.04.10 13:52:00
-
外延极大丰富。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龙舟的起源,传说有很多版本。最著名的是关于著名诗人屈原的,据说当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之后每年五月五日,人们都以划龙舟来纪念屈原。
在谈到赛龙舟时,徐州市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李跃...
2012.06.21 16:55:00
-
俗要求确立的自我约束。律已自责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志仁人自我修养的美德,周代起的“敬德保民”“皇天无亲,唯德是辅”是所谓的 明君贤臣们治国理政的一大良策。
如书中所言,公务员首先应当具备的应该就是仁政理想。古代的官员,为官一方,都要考察这里的风俗,行德政,施...
2012.11.08 09: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