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诉者的描述中厘清问题。
在有关研究中,也有类似结论。汪小平和汪早晨两位学者分析了1997年铜陵市心理热线的电话记录,从电话咨询者资料来看,研究者发现常见的咨询问题为恋爱、人际交往、婚姻与家庭问题等:咨询者对热线服务的满意度为65%—77%;约2/3的咨询者使用的是家庭电话;...
2009.02.18 14:08:00
-
因为“消费券”的基本使用特点是短期内的即期消费,“期内不用,过期作废”,带有强制消费的特性,对于刺激消费见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有资料显示,杭州市发放消费券之后,超市、商场等消费放大了2.06倍,效果甚为明显。
在取得明显效果的情况下,很多人都提出应进一步扩大消...
2009.02.17 15:06:00
-
于中国居民量入为出,高储蓄的消费习惯。实际上,居民的高储蓄已经通过银行贷款形成现在过剩的生产能力和城市中堆积的钢筋和水泥。据有关资料,仅全国高校扩招的银行贷款就高达1万亿人民币,而且还款希望渺茫基本上就是呆帐,中国金融系统的低效率和大量呆、坏帐,由此可见一斑。如...
2009.02.17 15:23:00
-
首映式系列活动”。首先是以根据鲁迅的小说改编的故事片《伤逝》、《祝福》、《阿Q正传》、《药》和以丰富的史料、富于视觉冲击力的文献资料片《鲁迅传》的展播为手段,拉开系列文化活动的序幕,推动对鲁迅先生作品的阅读。接着是文化名人、专家学者到“中国文化论坛”进行“鲁迅文学...
2009.02.18 11:18:00
-
届三中全会作出的经济体制改革决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应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个文件虽然还说“社会主义社会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但强调“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强调“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
2009.02.18 14:11:00
-
讲,“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那种主张先生产后消费,多生产少消费的观点在一定时期和阶段对积累生产资料、发展生产是有利的,但若把它放在整个社会再生产的动态过程中,则是一种机械的消费观,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
3、现在还有...
2009.02.18 14:18:00
-
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渐进式改革中,对所有制问题的重新认识有着重要的意义。事实上,我们党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60年代初就开展过对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所有制问题的讨论,但真正有针对性地探讨社会主义所有制的改革问题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对所有制问题的新认识集中体现在了党的许多重...
2009.02.18 14:28:00
-
可能,但由于2009年世界经济面临衰退,基本面因素决定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在2009年将继续维持低位,难以走出低谷,也就意味着生产资料价格将维持在较低水平,从而影响CPI走低。
第二,国内总需求增长有所放缓,对CPI的推动作用将减弱。需求变化是影响物价波动的...
2009.02.20 15:20:00
-
地调动起来,这涉及到如何实现增加粮食生产与增加农民收入的一致性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投入的不仅是劳动力,还要投入资金和劳动资料,而且要面对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如果所有的投入得不到社会的平均利润,即使政府的粮食补贴再高,也必然热情不高。
同时,一样...
2009.02.23 10:00:00
-
社会现象研究化约为自然现象研究。第二,深度访谈也是近年来中国社会学界越来越多地采用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方法本质上是一种在收集研究资料的同时展开对访谈对象的言语及其在访谈语境中有意无意地表露的行为的真实意义进行理解的过程。为此,研究者需要暂时搁置自己的知识与立场...
2009.02.23 10: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