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的审美趣味或诗文风格、心理体验、语词与音调之韵味,都是难于用语言准确传达的,在这方面古代文论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与智慧,能够“超以象外,得其环中”,“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用迂回、隐喻、象征的方式令人体悟到其所欲言说的那种情境或状态,而避免笨拙地试图用语词直接...
2009.08.04 15:46:00
-
西风,切身感受,深刻体验,挖掘出无尽的创作源泉。他在绘画艺术上注重民族传统与现代意识的结合,意象表现与抽象构成的应用。感悟独到,超以象外。
梁雄德长于书法笔墨,精于油彩写生。其绘画艺术富于创造精神,雄奇苍茫,纵横老辣。笔墨气韵生动高古,意味深长,格调清新儒雅,非...
2015.03.13 09:57:00
-
的联想。正如司空图所云,作诗必须有“韵外之致”、“味外之旨”(《与李生论诗书》)、“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与极浦书》),“超以象外,得其环中”(《诗品》)。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是一件融万趣于神思的千古绝唱。我们从画面中,通过缓缓在山间小溪游出的蝌蚪,...
2015.03.19 14:29:00
-
中国古代诗学、文艺学(比如文心雕龙、二十四诗品、沧浪诗话、人间词话等),要精研攻读,意会古人的审美意趣、取向,滋养学习、创作。“超以象外,得其环中”“不涉理路、不落言筌”“韵外之味、味外之旨”“故其(此指唐诗,笔者注)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
2021.08.21 10:43:00
-
中国古代诗学、文艺学(比如文心雕龙、二十四诗品、沧浪诗话、人间词话等),要精研攻读,意会古人的审美意趣、取向,滋养学习、创作。“超以象外,得其环中”“不涉理路、不落言筌”“韵外之味、味外之旨”“故其(此指唐诗,笔者注)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
2021.08.23 22:51:00
-
境不是一个单一的文字再现,而是一种深层的意态创建。“始境,情胜也;又境,气胜也;终境,格胜也”。终境,则是作者气格升华的表现。“超以象外,得其环中”,书画家从传神到妙悟,通过高度的韵律、节奏、秩序,理性地显示着深层的生命、力和激情。
四、唯观神采,不见字形。“...
2021.10.17 19:57:00
-
或有得在象外,应在象先,泯乎方圆,而能呈其巧,忘夫规矩,而能契其精也。[(明)徐上达《印法参同》]
《二十四诗品·雄浑》:“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匪强,来之无穷”。“象外”指迹象之外;“环”,原指门上下横栏的圆洞,用以承受门枢的开合旋转;“环中”喻空虚之境。...
2022.01.11 21:12:00
-
互动的。“意象”就有“意境”之意。王昌龄将诗的境界分为物境、情境与意境。意境超乎物境与情境“张之于意而思于心”;司空图论诗主张“超以象外,得其环中”,追求“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受人以虚,求是以实,能见其大,独为其难。“小技拾人者易,创造者则难,欲自立成家至少辛苦...
2022.01.23 19:09:00
-
道隐逸的重要意象;它还可以充当失意之士借以浇愁、麻醉身心的汤药,更能够激发酣醉者无穷的艺术想象,创造出神奇浪漫的高妙境界,给人以超以象外的美好享受。宋代饮酒诗词像一面醉眼中的多棱镜,承载着山水、爱情、隐逸、感遇、爱国等各类题材中的相关抒情功能,饱含了丰富的情意内涵...
2023.02.11 10:04:00
-
与今人所说的意境大致相通。宗白华说:“书法,尤能传达这空灵动荡的意境。……书法的妙境通于绘画,虚空中传出动荡,神明里透出幽深,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是中国艺术的一切造境。”(《艺境·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书法的意境是由思想载体与物化形式与艺术家在特定时空中的主体情...
2023.05.28 09:5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