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528条,用时0.012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提倡大臣进谏,和睦群僚,搞好君臣上下的关系。对民族关系,他也处理得比较恰当,认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他把君民关系比做是舟与水的关系,认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故能均田于民,轻徭薄赋,促进生产发展,和谐社会关系,从而缔造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2009.06.03 16:38:00
  2. 宫殿建筑宣示节俭、克制的政治伦理,现在的官员们不懂得这个道理吗?这里,政治生态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封建王朝的开国之君往往能体会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后世帝王就渐趋糜费而不知敬畏。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的政治生态应保证公共建筑得到长久的健康发展。   让公共精神的光芒照...
    2009.06.03 16:38:00
  3. 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和建设的群众。毛泽东同志曾深有感慨地说,哪里群众拥护,那里就最安全。群众是“水”,党的事业是“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我们要深入进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教育,让每一个党员,无论是干部还是普通一员,都要把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发扬光大。现...
    2009.07.01 15:46:00
  4. 的政治态度,实质上有“民本”和“民主”之分。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有鲜明的“民本”资源,如“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又有“民能载舟,亦能覆舟”之说。但是,这只能说他们认识到了“民”的重要性。这种思想离开“民主”思想还有一定的距离。比如,在一个家庭里,以孩子为...
    2009.08.05 17:09:00
  5. (唐,580—643)《谏太宗十思疏》探讨一个政权怎样才能巩固,并且塑造了一个较理想的君臣关系样板。文中提出“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指出“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这就是1942年黄炎培与毛泽东在延安谈的政权周期律。后人常说的...
    2009.08.26 14:32:00
  6. 板,可以拿来创作美轮美奂的治国画卷。孔子所主张的“和”的概念,彰显着上智下愚的“轻民”主张,时光流转到唐代,上层统治者明白,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就是一个巨大进步,这里所讲的“和”,比孔子所宣讲的“和”,多了朴素的民本意识。   盛唐时期,佛教引入中国,后来才有所...
    2009.10.26 14:38:00
  7. 情是巩固治理基础的客观要求。古人讲“国主之有民也,犹城之有基,木之有根,根深则本固,基美则上宁”。这一千年古训仍有启示作用。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历史上许多封建王朝,往往都走了从得民心兴起到失民心衰亡这样一条道路。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长期执政的...
    2009.12.28 10:46:00
  8. 还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只要我们密切联系群众,我们的事业就发展,只要我们脱离群众,我们的事业就遭受挫折。“君者舟也,民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讲的就是执政者不能无视人民群众的深刻道理。历史教训一再告诫我们,谁脱离了人民群众,谁就会被人民所抛弃。   我们重温...
    2010.01.12 13:55:00
  9. 件下,党员干部只有不忘人民的重托,慎用手中的权力,勤勤恳恳,尽职尽责,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才能继续获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果以为曾经做过一些好事、有贡献,就可以随心所欲滥用手中的权力,损害人民利益,那就会失去人民的信赖,以至丧失党的执政...
    2010.02.02 11:06:00
  10. 困境中崛起、在逆境中奋进。又如,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思想,倡导人们追求独立完善的人格。再如,荀子的“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体现出民本思想;古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忧国忧民意识,表现出崇高的爱国情...
    2010.02.05 13:48:0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