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被定为端午节特定食品。《风土记》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再如佩香囊,丝布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等,让小孩佩之,为驱虫辟邪除瘟。至于插艾叶昌蒲,民谚云:“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叶、昌蒲均是中药,芳香可净化空气,杀虫灭菌。
其中的龙舟竞渡,在古代用...
2009.05.27 15:40:00
-
暴政的统治下。
魏晋隋朝
驱邪 成消灾避害符号
到了魏晋隋朝时期, 虎文化对古人的影响表现在古人对虎的观察与利用和大量辟邪消灾的符号行为方面。因为虎继熊之后成为民间信仰中的百兽之王,具有威风八面的驱邪禳解作用。
关于这一观念,也有一种叫“虎威”的民...
2010.02.10 08:45:00
-
:
对逝者的眷恋与追思,对生命的热爱与欣赏,在清明构成了一种奇妙的融合。
清明节插柳戴柳的习俗,有着多重的文化寓意。除了辟邪之外,折柳送别原本就是中国文化中的传统。《诗经》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名句,千载之后依然令人感动。李白《忆...
2010.04.06 08:41:00
-
说这一天采来的艾蒿晾干制药非常有效,所以人们都去采艾蒿。还有人用艾蒿做艾饼食用。韩国、朝鲜的端午节在节日时间、名称、以菖蒲和艾蒿辟邪、妇女归宁、采药制药等方面,都与中国端午节习俗一致。
韩国人有自己独特的创造。有些地区,妇女玩“荡秋千”的游戏。时至今日,韩...
2010.05.31 10:02:00
-
书写人口中必须放上硝石等。较为通行的符咒有:“五月五日天中节,赤口白舌尽消灭”之类。上海人过去在端午节悬挂钟馗像于门口,正是这种辟邪风俗的继续与演变。另外,类似于此的祛鬼禳魔的习俗,还有在儿童额上点雄黄酒。节日一早,妇女们便将儿童耳上夹艾蒿,头上戴菖蒲,然后用...
2020.06.15 14:57:00
-
豸不叮。古诗云:“唯有儿时不可忘,持艾簪蒲额头王。”意思是说端午节这天,孩子们拿了艾叶,戴上菖蒲,额头上用雄黄酒写了“王”字,以辟邪防疫。把雄黄酒洒在墙角、床底等处,可以驱虫,清洁环境。但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雄黄酒外用尚可,饮则有害,必须慎用。(来源:《我们的节...
2020.06.15 14:57:00
-
恶日,随着时间推移,至今仍然流传和保存了许多在端午这天驱邪、解毒、求平安的习俗,比如饮雄黄酒……世易时移,现代人该如何在这一天“辟邪”祈福?记者采访了中华周易联合会副会长许雪儿,听她来细述“驱邪”方法,如感兴趣您不妨试试。
端午在古代被认为是“恶日”
农历五月对...
2020.06.15 14:57:00
-
汁,大人饮雄黄酒,并将雄黄涂在小孩头、额、胸、脐各处以逐虫。许多地区的孩子用指甲草涂染手指和脚趾,佩戴由巫师用五色线绳编制的符以辟邪。生育少或有体弱多病幼儿的家庭,节前清晨给幼儿穿上这样的衣服,以辟鬼邪。端午采药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活动,人们认为“端午草药”最为灵...
2010.06.17 08:45:00
-
生米等。孩子们也通常会在母亲后面学着,难免会出现几个形状怪异的粽子而惹来一家人的大笑。晚上,通常都要用艾草煮过的水洗澡,据说能够辟邪,且能洗去身上的晦气,让人在往后的日子里顺顺当当。
就是这样一个充满乐趣、充满快乐的端午节,如今却与我们渐行渐远。社会发展的快...
2010.06.18 09:40:00
-
作展位,这里也是大人小孩最集中的地方。
虎头鞋是一种传统布艺产品,鞋头呈虎头模样。民俗说法,穿上虎头鞋的孩子可以借助虎的威猛辟邪保平安。
子可以借助虎的威猛辟邪保平安。
家住海陵区城东街道智堡村的陈笑说,小时候穿过外婆缝制的虎头鞋,至今仍然保存在家里。...
2011.02.22 14: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