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过了“立场过滤”,与之观点相左的信息逐渐消弭。人们为了留在“朋友圈”内,不敢发表不同意见。换言之,社交媒体所具有的“回声室”“过滤气泡”等负面效应加剧了西方社会的观念分歧。
从历史和哲学的层面来看,“后真相”与西方社会思潮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演进的趋势相吻...
2017.11.03 07:44:00
-
经过了“立场过滤”,与之观点相左的信息逐渐消弭。人们为了留在“朋友圈”内,不敢发表不同意见。换言之,社交媒体所具有的“回声室”“过滤气泡”等负面效应加剧了西方社会的观念分歧。
从历史和哲学的层面来看,“后真相”与西方社会思潮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演进的趋势相吻...
2017.11.03 08:50:00
-
经过了“立场过滤”,与之观点相左的信息逐渐消弭。人们为了留在“朋友圈”内,不敢发表不同意见。换言之,社交媒体所具有的“回声室”“过滤气泡”等负面效应加剧了西方社会的观念分歧。
从历史和哲学的层面来看,“后真相”与西方社会思潮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演进的趋势相吻...
2017.11.03 10:20:00
-
经过了“立场过滤”,与之观点相左的信息逐渐消弭。人们为了留在“朋友圈”内,不敢发表不同意见。换言之,社交媒体所具有的“回声室”“过滤气泡”等负面效应加剧了西方社会的观念分歧。
从历史和哲学的层面来看,“后真相”与西方社会思潮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演进的趋势相吻...
2017.11.03 08:50:00
-
网络文化走向审美滑坡。算法对于文艺作品的“介入”也有迹可循,造成了“劣币驱逐良币”局面,影响主流价值的传播。信息的圈层化传播的“过滤气泡”和“回声室效应”使得“圈子”文化异化,群体的立场先行。文艺作品一味地通过大数据算法来编织“皇帝的新衣”,不仅将会使文艺创作陷...
2021.09.02 10:49:00
-
人们在阅读任何一篇文章时,首先寻找的就是自己所关注的关键词,而不会劳神费力去消化全文。
3.算法主导的媒体逻辑让人们生活在自己的“过滤气泡”中。所谓“过滤气泡”(filter bubble),指的是在互联网上我们获取到的信息只是搜索引擎想让我们获取到的结果,是它认为我们需要得到...
2020.10.23 11:19:00
-
各种试图颠覆我国稳定政治局面的思潮对民族国家认同的冲击不容小觑。再加上社会环境的变化、转型关键期多元文化的渗透、智能算法带来的“过滤气泡”“信息茧房”所导致的价值观社群化、圈层化等等,都加剧了政治认同引导和整合的难度。传播学先驱李普曼认为:“当今社会已经进入难以...
2020.11.23 10:12:00
-
可以说,算法偏见和歧视“存在于算法设计和运行的每一个环节”。
操纵、控制与规训,是广告算法“受事者”的另一重忧思。信息传播中的“过滤气泡”(Filter Bubble)问题,以及“信息茧房”( Information Cocoons)问题,常被视为新闻算法的原罪,也成为广告算法的重大原罪之一。基...
2021.10.13 11:58:00
-
海量信息资源的快速处理和精准分发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然而算法推荐在带来技术红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伦理问题,如算法偏见、回音室、过滤气泡、信息茧房、群体极化等信息窄化效果。
算法的客观性主要体现在程序运行或数据计算过程中的无偏差,但实际上算法技术在智能新闻信息分...
2023.05.23 16:40:00
-
极化(group polarization)加剧了观点认同。这是因为在泛政治化、泛娱乐化的网络舆论环境中,噪音在社交媒体的回声室(Echo Chamber)与过滤气泡(Filter Bubble)等负面效应加持下,逐渐演化为“部落化小圈子”中不断发酵的信息与情绪宣泄的观点。狭窄的圈层认同,被误认为是社会认...
2023.04.27 18: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