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找的是不是:逆值  逆指  拟肢        
找到相关结果约14条,用时0.011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千斤,使漫长的蜗行摸索豁然开朗,去“黄沙”论者如釜底抽薪。如此核心部件的洞窥登时照亮了诗歌的整体境界。   入乎其内则更敢于以意逆志,与诗人对谈。施蛰存原是当代文学新感觉派开山作家,对于作家心态,创作动机,文本内在情感线索,情节脉络的领悟自有过人之处。他读诗敢对...
    2015.01.13 08:22:00
  2. 宏观审视时,不能片面取舍材料,而应该从全部材料出发,这样的理论才能令人信服。   中国文学批评的片面性正是其批评的策略,无论以意逆志、推溯源流、意象批评、论诗诗、诗话、诗格、评点、摘句、选本等,方法是以偏概全、以点带面,重感悟、重直觉,评论的语言又善用象喻,由于...
    2018.04.16 09:29:00
  3. 宏观审视时,不能片面取舍材料,而应该从全部材料出发,这样的理论才能令人信服。   中国文学批评的片面性正是其批评的策略,无论以意逆志、推溯源流、意象批评、论诗诗、诗话、诗格、评点、摘句、选本等,方法是以偏概全、以点带面,重感悟、重直觉,评论的语言又善用象喻,由于...
    2018.04.16 09:44:00
  4. 又适应了经典诠释的新要求,标志着经典诠释上升到新的境界。在理论上予以首倡的是孟子:“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在当时,其显示出可贵的创造性和开拓性;对后世,则显示出深远的启示性与奠基性。有如理学大师朱熹所总结的:中国哲学经典...
    2019.01.16 10:04:00
  5. 又适应了经典诠释的新要求,标志着经典诠释上升到新的境界。在理论上予以首倡的是孟子:“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在当时,其显示出可贵的创造性和开拓性;对后世,则显示出深远的启示性与奠基性。有如理学大师朱熹所总结的:中国哲学经典...
    2019.01.16 10:04:00
  6. 经学范式的方法论意义,是关注“字”“词”“道”之关系,由“我注六经”与“六经注我”两条路径,衍生出诸如文以载道、通经致用、以意逆志、立象尽意、深究诂训、精研义理等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方法。 从“经学范式”这一根本或枢纽出发,若“原始以表末”则有“史学范式”,若...
    2020.04.02 14:39:00
  7. 经学范式的方法论意义,是关注“字”“词”“道”之关系,由“我注六经”与“六经注我”两条路径,衍生出诸如文以载道、通经致用、以意逆志、立象尽意、深究诂训、精研义理等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方法。 从“经学范式”这一根本或枢纽出发,若“原始以表末”则有“史学范式”,若...
    2020.04.07 11:17:00
  8. 向,人们开始从诗歌文本中求取治国理家、安身立命之道。因而孟子提出了新的读诗解诗之法:“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说《诗》者关注的是诗之“志”及作诗人之“志”。又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读诗不单要“...
    2020.04.27 16:22:00
  9. 相信书,还不如不看书。因此,读书要对书中知识加以分析,有选择性地接受。如果一味盲从,就会导致思想固化,反而不利于个人成长。 以意逆志。要正确理解书中意思,不应只停留在文字表面,更重要的是用自己切身体会把握作者的精神实质。孟子说:“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2020.07.29 14:19:00
  10. 达诂”“源一流百”“疏不驳注,注不驳经”“六经注我”等,不一而足。第三个层次是关于经典阐释的各种具体方法,诸如“知人论世”“以意逆志”“随文释义”“微言大义”“字义明而后经义明”等,亦可谓林林总总。如果说两千年的西方哲学史是柏拉图之注脚的说法未免夸张,那么说一...
    2021.02.01 09:5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