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城市废水资源化利用等相结合,积极探索节水新途径、新方法。目前,市区所有新建大型公园和公共绿地全部配套建设了雨水收集利用设施,透水地面得到广泛应用。新建大型公共建筑、科普基地和高科技工业园区广泛推广雨水收集利用。
发展路径
城市治水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
2011.03.21 14:17:00
-
生态护岸,给动植物重建家园。二是打造生态边坡,便于雨水交换。在河道护岸两侧以填土斜坡的方式建立水陆缓冲带,斜坡上进行绿化,形成易透水地面,从而改善河岸地面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的生存条件。三是恢复河流自然形态,保护生物群落多样性。
三是合理运用 “引水入城”工程,走...
2011.10.11 10:43:00
-
托水系打造绿化系统规划路网注重慢行交通
太湖新城规划指标要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不低于47%,绿化用地内植林率不低于45%,新建项目的透水地面比例不低于40%。新城规划中,保留了原有沿湖沿河、山体林地等生态区域;优先保障绿地公园用地,依托主要水系打造三纵三横的绿化生态系统...
2012.02.27 15:41:00
-
率分别为9.9%、7.4%和3.1%,导致河道行洪排涝不畅,湖库调蓄能力下降。
防洪压力加大。一方面,不断增加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导致不透水地面的面积扩大,降雨后形成的地面径流时间短、流量大、强度高;另一方面,擅自填埋河湖水域,造成水系不通,引排不畅,导致水位暴涨,防洪形...
2013.03.13 08:10:00
-
雨水年限都是两年一遇,但雨水丰沛的南京,常常是一下大雨就严重积水,市政管网没办法及时排水。而且,因为环境整治,近年来南京的许多半透水地面被改成了硬质全封闭地面,不透气、不渗水,更加剧了“泽国”之困。新型的“绿色道路”通过渗水沥青、道路基层,可以提高2-3倍的排水能力...
2013.04.12 08:02:00
-
道驳岸的生态化处理。公共建筑40%以上的室外地面,住宅45%以上的室外地面要求透水,住宅区非机动车道路、地面停车场和其他硬质地面应采用透水地面,并利用园林绿化提供遮阳。
所有建筑要达到国家绿色建筑标准
生态城所有建筑都是绿色建筑,其中30%达到国家绿色建筑二星以上标...
2013.07.05 08:08:00
-
绿色建筑生态博览园。建成后,它将向人们展现如何在城市里实现绿色建筑理念。
据了解,建成后的绿色建筑生态博览园一期,90%的地面是透水地面,硬质道路采用透水沥青,步行道采用透水砖。建筑单体通过屋面、室内外墙面绿化、覆土建筑等手法与室外绿化环境融为一体,循环共生。
...
2014.03.28 10:16:00
-
用建筑均须遵循绿色建筑标准,使用透水路面也是其中应有之义。绿色建筑标准中给出要求:小区非机动车道路、地面停车场和其他硬质铺地采用透水地面,但建设局有关人士指出,这一要求目前还不是强制措施,因此不乏开发商作“表面文章”。这也给有关部门提出课题,如何让这一事关城市生...
2014.05.28 11:16:00
-
部规划建设部工程师 王国强:主体结构采用了钢结构的形式,在节能方面,我们采用了地源热泵系统和太阳能热水系统;室外方面,我们运用了透水地面和雨水回收系统,可以满足日常绿化景观用水的需求。
地源热泵系统不仅满足了冬天取暖和夏天制冷的需求,还为整个中心区每年节省电费...
2014.08.26 09:11:00
-
块、新建工程等采用地面渗透和调蓄综合措施,有效减低渍涝灾害风险;城市建设注重雨水收集利用,每公顷建设用地宜建设不小于100立方米的雨水调蓄池,路幅超过70米的道路两侧逐步配套建设雨水蓄水设施。根据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规划,到2016年,苏州城市透水地面率将达到45%以上。...
2015.03.23 09: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