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结果约81条,用时0.024秒
所有结果
标题
正文
 
时间不限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1. 大境界。现代科学之父,相对论的创造者爱因斯坦曾说“科学取决于品格”,这是他自己的经验之谈,大概也是一种规律。古老的中华文化,历来讲“道德文章”,没有大德性,哪有大文章!   大德性不是突然降临的,是积小德而不断升华的;至善也不是一日达到的,而是积小善而自然化成的。在当今社会里...
    2009.09.07 15:15:00
  2. 友撰写了碑铭,是为学术史上不朽的《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碑文抒发思想自由之真谛,“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自此成为学人道德文章的至高追求。   不过,随着王国维跳湖自尽,梁启超随后病逝,赵元任准备出国讲学,清华国学研究院唯剩陈寅恪苦苦支撑。1929年7月,盛极一...
    2009.11.16 14:31:00
  3. 素质 河南省漯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谢安顺   中小学生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是手段不是目的,更重要的是要从中感悟出如何做人的道理,把道德文章转化为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把经典诵读与中小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根据传统道德文化的内容和中小学生日常行...
    2010.03.23 08:48:00
  4. 不可以进入教材无关。在我的记忆中,从孙中山、蒋介石到汪精卫,都未能进入当时的教材。当时的知识界、教育界没有巴结他们——权势地位与道德文章毕竟是两回事,中外皆然。20世纪前期的中国知识界、教育界没有在这方面留下笑柄,却能够拥护、爱戴、崇仰鲁迅这样一个普通教师,一个作家...
    2010.09.17 08:44:00
  5. 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而是把“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视为是对学者最高的评价。通俗地说,就是指为人为学,道德文章、德性问学,这两方面集于一身。   孔子曾感叹:“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在这里,孔子追忆和赞扬“古之学者”的为学之终的是为...
    2011.01.06 09:07:00
  6. 礼”。苏州火车站八位历史先贤,是苏州历史文化,也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代表,他们身上都映射着道德精神,他们一起,又共同演绎着吴文化的厚重,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彰显。苏州火车站八位历史名贤雕塑的创作风格可以说是“道德文章,吴风浩荡”,显示出卓越不凡的创作理念和精神气象。...
    2013.02.17 09:51:00
  7. 学习,踏实磨炼,久久为功,才能成功。文人原指有文德的人,想要有好的文品,先要学会做人,做人做好了,文德就有了,文品就高了。   道德文章,由心而作。文质彬彬,方可达人。只有坚持端正学风,不断校正人品,才能保持清新文风,不断提升文品。这既需要有外部良好的大环境,更需要...
    2013.05.09 08:50:00
  8. 深深地五鞠躬,有板有眼地行完了对孔子的五拜礼。拜过孔子之后,学员们向身着对襟唐装的老师们呈上充满古韵的“拜师帖”:“学生久闻先生道德文章,仰闻观止。承蒙先生允纳门下,愿执学生之礼……”   国学班朱老师告诉记者,昨天正是“孔子诞辰日”,安排拜师礼的目的是想在弘扬国学...
    2013.09.29 08:48:00
  9. 的一点在于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该书编撰指导之一欧阳中石先生的阐发可谓经典“八荣八耻是箴规,举止言行不可移,道德文章皈有序,人人自律奉天仪”。   我们经常把“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当作人生格言,用来砥砺自己,同样,对于当代中国的道德价值观建设而...
    2014.03.10 17:26:00
  10. 发展稳定、和谐的主导力量。   很多地方的文化精英走出了乡邑,但他们从方言音声到性格风尚、观念行为都带有乡园的烙印,其实践成果和道德文章可能在更广泛的范围产生影响,但都与其乡园有着天然的联系,因此应该注意乡贤文化与整个历史传统文化的关系。举例来说,范仲淹的先忧后乐思...
    2014.08.13 08:44:00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